古代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2011-09-28 08:16:34)
标签:
杂谈 |
古代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
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比较 |
||||
① |
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
与 参加 |
师 军队 |
|
② |
加上词头词尾(即词缀) |
虎 老虎 |
杯 杯子 |
石 石头 |
③ |
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新的复音词 |
儿 子 儿子 |
换句话说: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易经死去了,但他们作为词素仍然保留在了现代汉语里。 |
虑 顾虑 考虑 |
二、复音词(多数是双音词)(以下所列各类词均属复音词,但他们各自之间并非互补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类,相互之间是互有交叉的。)
1.双音词的形成:大部分经过了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
证明:①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特点:也就是说,这类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即它们在这个地方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为一个单词。
2.偏义复词(偏义复音词,与“副词”区别)
定义:即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的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为陪衬的复音词。
例子: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根据下文中的桃李可以发现,园圃里只有种树的园是有意义的,而种菜的圃在这里没有意义,只起陪衬作用。)
3.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也应看做复合词(而不应看做是单纯词,即非一个语素。)。如:足下、将军、天下、君子、先生。
4.单纯的复音词,多大多数是连绵字。
同义词参见郭锡良古代汉语
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