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的陶 说我的话 走我的路---记紫砂陶艺家卢剑

标签:
陶艺紫砂鱼形五色土卢剑星宜兴民主之风徐建亚 |
分类: 紫砂茗茶 |
做我的陶 说我的话 走我的路
---记紫砂陶艺家卢剑星
卢剑星曾设计了一套组合形鱼形盘碟。形制构思精巧,鱼形波纹。放在台上可以做果盘,挂在墙壁上是壁挂。鱼盘一套三只,生产得少,流向市场的极少。所幸的是有一套给豫园一客户买走了。1986年10月,英国女王访问上海,江市长招待客人,在豫园宴请女王一行,上海人别出心裁,就把这套从宜兴买来的鱼形果盘盛菜。艺术餐具为餐桌增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女王十分欣赏着套鱼形盘。这是上海客户再到宜兴来订购这种鱼形盘时说的。订单以后就接踵而来。作为设计者卢剑星虽有一丝安慰,但他仍感到孤独,为什么自己的设计,在厂里有时得不到理解,总要别人来首肯呢?通过这件事,卢剑星更坚定了“做我的陶”的信念。艺术追求虽然艰辛,是金子总会发光。
卢剑星擅长动物雕塑,这和他从小喜欢小动物有关。在他的雕塑设计中,他喜欢用变形、抽象、或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艺术表现力,赋予作品以最大限度的艺术美感,用什么样的雕塑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作品追求什么风格,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这都是他要反复斟酌的。艺术家的创造都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性,其创作语言和受动都有自己特定的标记。这就像齐白石的画、杨丽萍的舞、象帕瓦罗蒂的歌一样。雕塑家同样如此。卢剑星立志要把自己的陶艺作品做的象帕瓦罗蒂的歌声一样“响亮”。
八十年代中期是卢剑星的一个高质量艺术创作期。他的作品不仅限于设计上的变化和完善,而是更多地追求“自我”,表现个性。更多的追求独特的雕塑语言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时代精神在设计理念上的体现。卢剑星的具有震撼力的“马”系列雕塑,共有《秋天的马》、《森林王子》、《伫马寒风》等四件作品。“马”是动物雕塑中老而又新的题材,怎样表达,用什么“语言”,颇费匠心。在设计和制作中,卢剑星一反传统,大胆采用现代雕塑语言,重点突出马的精神.《秋天的马》造型简单,前倾的身躯,微仰的马头,表现了虽秋风已至,枯草衰黄,但骏马仍跃跃欲试,志在千里。《伫马寒风》是一件更为大胆的创作。卢剑星在雕塑语言的运用上,用变形手法,突出马头和鬃毛。一条强有力的弧线从头到尾,占了整个作品体积的一大半。经过变形处理的小小马头,短而粗的腿,非常简练和夸张。不用解说,看了作品 就能体会到立马寒风的劲道。在装饰上,卢剑星大胆把看似简单的横条纹刻满全身。象征着寒风吹动马身,以及马有力的抗争。在艺术家的作片面前,也许任何解释都会是苍白的。只有站在作品面前,才会真正体会到这骏马的志向和追求。卢剑星用现代陶艺的理念和手段,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开创了宜兴现代雕塑语言和创作手段,艺术地概括了领先地位。有人说:“能把风都雕塑出来,这简直神了”。变形、老夸张、概括、抽象,成为了卢剑星作品的标记。对于卢剑星来说,他仍不满足。作品是“说我的话”,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作品的情趣、力度都有了,但更应该有将近世纪之交的其实。他这样想。骏马要跃入新世纪。卢剑星十分喜欢汉唐石刻,简洁明快的线条,傲岸宽容的形体,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造就了一种不可重复的艺术个性。也许,这就是现代创作中所缺少的。辨证地看待自己的创作,是艺术上不断创新的动力。这也是艺术家增长功力之所在。
1989年,卢剑星辞去公职,走上了艰辛的职业陶艺家之路。后又与青年陶艺家陆文霞共同创办“日雨艺坊”陶艺工作室。
宜兴具有悠久而丰富的陶瓷历史。紫砂工艺是宜兴陶瓷文化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紫砂泥特有的物理性能,在艺术表现上独具魅力。以泥片镶接法为代表的紫砂艺术,极大地丰富了陶艺创作的语言。西方陶艺家称为“东方瑰宝”“梦幻之泥”。作为陶都的儿子,卢剑星在90年代开始了紫砂壶艺与现代陶艺相结合的艺术探索。卢剑星通过参加国际陶瓷陶艺研讨会,和出国访问,把宜兴紫砂文化和自己的现代陶艺作品介绍到了东南亚、日本、美国。卢剑星要到国际上为紫砂现代陶艺争一席之地。
卢剑星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五色土》系列组壶等。北京社稷坛有五色土。紫砂也被称为“五色土”、“富贵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许多人世代以此为生。紫砂泥色五彩缤纷。神奇的是,坯是一种颜色,进窑烧以后又是另一种颜色。卢剑星借用壶的造型,以传统的壶型为躯壳,输入了现代陶艺的灵魂。壶是造型语言。创作了红、黄、绿、紫、黑等五种基本色调组合形态各异的紫砂壶,有“黑土地”、也有“硕果”累累。播种到收获,一根主线,歌颂了人类对土地的感情。在这套组壶的创作中。作者通过弱化紫砂壶的实用功能,非常熟练地运用紫砂泥可塑性强的特点,使现代陶艺意识在传统的紫砂工艺中凸现出来。这也是卢剑星多种艺术风貌的体现。
卢剑星说过:“要想越过大师作品的高度。秘诀就是不要在他们的作品前畏缩不前,不要被他们的伟大和成功所俘虏”。他认为艺术家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和突破,并且要走自己的路。近年来,卢剑星每年都要创作一批陶艺新品。
1995年,卢剑星在陶艺创作理念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世纪之壶》系列是卢剑星现代陶艺创作的典范之作。(其壶见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现代陶艺家》作品集)其中被称为”卢剑星壶“的那件作品,可称是神来之笔。卢剑星利用传统的紫砂泥片工艺,用泥片卷成一个椭圆,圆中一半透空。壶把是个“丁”字形,按在中间,壶嘴斜插。这其实不是一把壶,不能盛水。但简练的线条和形体,却噶了一切要素。“壶而非用,用而非壶”。之所以把它命名为《世纪之壶》,因为下个世纪也许是个思考的世纪,这“世纪之壶”也许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陶艺家的“空间”,不知是否是罗丹说过的:“雕塑要从空间去考虑”的哪个空间。
卢剑星标新立异的作品受到了许多国外同行的赞赏。其作品连续几年在著名的美国纽约加斯、克拉克画廊展出(GARTH GLARK CALLERY)。并受到了许多美国收藏家的注意。美国是现代陶艺的发源地之一,陶艺作品要得到美国陶艺界的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欣赏卢剑星作品的美国收藏家说:“中国是具有5000年以上陶瓷文明的国度,宜兴紫砂是东方之宝。卢剑星的作品是东方文化新的历年在陶艺上的体现。卢剑星的作品独具魅力。因为它既有美的东方文化内涵,又有西方文化的前卫意识。这样的作品,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私人收藏,都是最具吸引力的”。爱挑剔的美国人往往只要一件作品,不允许有相同的第二件。以使自己的收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其实,卢剑星的作品从不用模型成批生产,也不可能用模型生产。对于一个有着强烈的艺术责任感的陶艺家来说,作品是其心血的结晶,是灵感的体现。有实力的艺术家,谁愿意去常做乏味的复制品呢。
卢剑星的现代陶艺创作终于得到了社会和陶艺界的认可。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秋天的马》、《五色土》系列,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收藏。同时参加《中国当代陶艺展》,长期在世界上巡回展出。卢剑星也以他不同凡响的陶艺创作水平而跻身于中国年当代陶艺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