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吃过的美食

标签:
江南美食乾隆下江南锦绣文章之乡无人知杂谈 |
加上美味佳肴那酒肉穿肠过,按照现在的说法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总是高发的病痛。但是,他却能享受天年就是一个大大的传奇!
清皇朝是个马背上的名族,游牧民族是比较粗犷的民族,喜欢开弓打猎武艺高强是运动身体的强项。但是,乾隆又传承了汉民族的文化功底,皇帝的老师都是最好的状元进士,无论是琴棋书画都是高手。
这样就是动静结合,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如果一个快递员上班开电动车几百里路,那再去跑步运动肯定就会力不从心了。因此生命在于平衡。
乾隆六次下江南,他是乔装民间的百姓打扮,头戴小碟子帽子,身穿马褂袍子,也算是去体测民心,也是游历着祖国的名山秀水。还有一种意思据说是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故土。
带领的随从也不能太多,就像一个一般的有钱人家的官人。他的六次下江南确实是成果累累。把他的豪情壮志挥发得凌厉精致。江南留下了乾隆的墨宝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再说他有一次跨过了长江,到了常州的城的近郊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肚子里咕咕地唱起了空城计,眼看离开城里繁华街道还有一些路,就让贴身侍卫去看看有没有店家。
侍卫走进了一家村庄小店,只看到两位年长者正在洗碗。“请问客店有什么吃的吗?”侍卫问。
“客官请往里坐。”老翁说。
两位老人家看到客官都是有钱人的模样,也不敢怠慢,但是,平时就是开个小店糊糊口,哪里有什么高档的美味佳肴。不过来的都是客,总要好好的招待。
“客官请坐,我们乡间小店没有高档的菜肴招待客人,不过好酒是自己新糯米酿制的、鸡蛋是自家的鸡生下的、菜蔬是自家田里种的,也很新鲜啊!”老翁说。
不一会拿出了常州糯米封缸酒、还有荷包蛋、还有绿油油新鲜的一盘菜。乾隆一吃胃口大开,他就少量的喝了两口酒,要了两碗饭吃得好香好香。
“这绿油油的什么好菜怎么我从来没吃过?”乾隆问。
这个老太太也很机灵,她看到客官开心,就说:“这是红嘴绿鶕哥,这根是红红的,叶子是碧绿的,浇水灌溉要尽心尽力,吃了会长寿的!”
其实就是田里的新鲜菠菜,乾隆一直生长在北方,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南方菜,再说旅途辛劳又到了下午两点钟,那咕咕叫的肚子吃了有多么的享受啊!
这就像我们小孩子喜欢吃隔灶头的邻居家的菜一样,平时条件好的家庭每天都是鸡鸭鱼肉,如果邻居家送来一碗红薯菜粥那他一定会觉得特好吃。
乾隆不仅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十分欣赏,而且对那些乡村小店的美食也赞美有加。
他们一伙人来到了无锡,无锡的风光不仅让大文豪郭沐若流离往返,郭沐若对无锡鼋头渚的赞美;“太湖佳绝处,唯有在鼋头。”
那无锡的美食他喜欢什么呢?既不是油腻的酱排骨,也不是人家常说的空心的油面筋。而是油而不腻的惠山的香脆油酥饼,还有就是又香又甜又有点辣的西施豆腐花。
当时也是惠山附近的农家人做的饼,有点甜有点咸有点油酥,脆脆的。那个时候的人可纯朴啊!根本没有地沟油什么的。
但是,农家人的节约成本也不可能放很多的油酥,主要还是做工和火候的却到好处。豆腐花也是巧妙地节约原料,在豆腐花脑中撒一点生粉,这样即节约成本,又是美味可口,这鲜美中有点甜又有点辣,让长期在北方生活的乾隆赞不绝口!
乾隆到了苏州,苏州是锦绣文章之乡,可是苏州的美食也是名气很响,那也是从乾隆开始传承的。乾隆也是一路体测民心,一路欣赏江南水乡明珠苏州。
无论是百姓平民,都是民以食为天还有达官贵人,包刮堂堂的天子人中之龙,都少不了一日三餐,特别是乾隆旅游在外,那肚中容易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