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才子好友朝山暮寺博客特此感谢
我写的童话;走进茅庐和诸葛亮近距离对话
无人知
2009,11,16,童话系列
郑永亮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十五岁的小伙子也已出落得一表人才。虽说目前的初中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和担负着繁重的功课。按照现在的学生家长所说:“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各式各样的提高班、特色班、补习班和延时班都应运而生。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高中?今后又能上大学。浩浩荡荡人马进军大学这个通天桥虽然并不算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但肯定是每个学生家长的梦想。家长们把自己被耽搁的人生想从宝宝们身上补回来。
郑永亮是成千上万的孩子中的幸运儿。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同学中我算是最幸运的。同学中家庭条件好父母能赚钱的大有人在,当干部的、当经理的和当老板的都不在少数。我的父母其他我也不敢恭维,但是却是最开明的...不过也是我比较聪明比较成熟,胸中自有神机妙算!”
小永亮有点小聪明,再加上父母比较开明,读书是既轻松又得心应手。没有就读重点中学却是普通中学的尖子班,而且还是尖子班的班长。平时成绩是尖子班的中等偏上,而到考试时总能抢上好几十分。
老师在家长会上总说这个孩子蛮聪明,就是不是太用功,要不今后很有前途。但是普通中学的孩子要老师操心的也太多了。老师那里还有心思去管永亮那孩子。
永亮除了轻松的读书,就是用卡拉ok唱唱歌或者和同学去打打篮球。但是学校是不允许打篮球的而是要到同学爸爸的单位去打球。但是同学都很忙,每天不是提高班、补习班或者就是延时班。永亮知道参加每个班都要自愿的,当然这都是潜规则。
永亮首先和班主任老师谈通不上各种各样的延时班。但是条件是要有家长的同意签字。妈妈是最好说话的;“好的,整天的读书不是把人也累坏了。早点回家写写作业玩玩放松放松。”老师真是和小永亮有缘分没有疑问一拍就合。而其他同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不是老师不准,就是父母不愿意。
他衣服穿戴都没有要求。主要是妈妈的手儿不太灵巧而生活呢又比较俭朴。永亮的衣服有得穿。永亮的业余生活就是看杂书。爸爸妈妈都让他自由买书,这样他就养成了看杂书的习惯。
“三国演义”是他的最爱。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和赵云等光辉形象他都烂熟于心。每天妈妈开晚饭时就是一家三口看“三国演义”两集电视连续剧的时候。
空余的时间家里谈的是“三国演义”,而永亮看的书也是“三国演义”。他已经对“三国”人物了解、欣赏、赞叹和佩服。但是他最欣赏的是诸葛亮。
他看了好多有关诸葛亮的书。诸葛亮是辛酉年生的是属鸡的。永亮自己呆呆的想;“我也是属鸡的,也是辛酉年生的。我会是诸葛亮转世来到人间的吗?真要这样那就太美了!”
今天爸爸随旅游观光团从美国半月观光返回家中。妈妈预先多买了菜蔬,一家人又要团团圆圆的吃饭聊天。永亮想爸爸是带什么礼物给我呢?
“今天给你的礼物,”爸爸拿出用长方形的精装盒子。
“正中的美国巧克力?”永亮接住问。
“吃零食你不感兴趣。是一本书。”
“这么厚的书。。。是英语书?你不要吓唬我,我胆子小。”永亮知道自己的英语成绩平平,他迟疑地打开书。
“这下将住你的军了!”爸爸买了个关子。
“三国演义漫画大全!”这是永亮把爸爸抱得很紧还亲了风尘仆仆爸爸的脸。
永亮对爸爸的礼物非常满意,吃了晚饭抓紧写好作业。第一个洗了澡,把自己的房门关紧。打开三国演义的漫画大全细细地阅读品味起来。。。
这个色彩图画真的很美丽,他又看了他最崇敬诸葛亮。他是那样的相貌堂堂、面如冠玉,眉宇间藏着一股英雄之气。永亮想;真是看诸葛亮的画像就让人崇拜、让人陶醉、赞叹不已。”
永亮仔细观,认真详。。。只觉得有一行小字淡淡地闪耀着;“只要是辛酉年生的也就是属鸡的就可以和诸葛亮当面交流对话。只要闭上眼睛、深呼吸、集中意念,然后心里想我要和诸葛亮先生当面交谈,就开启了孔明先生的星光茅庐,还能提问题那先生就当场回答。
“真是天助我也,怪不得我这么爱戴诸葛亮。我是辛酉年所生,当然是属鸡的。真是太有缘份了!”永亮想不到有如此好事,他照着书上所说深呼吸一下,集中意念心中念道:“诸葛亮先生我郑永亮看你来了。”
此时此刻响起了一曲委婉动听的音乐,然后星光灿烂,好像进入宁静高雅的书香楼阁。永亮被小童引进庭院,园林中有一片高高的竹林。又进一门又有腊梅正开着淡黄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一个窗明几净的书房门自动的打开了。诸葛亮缓缓的摇着鹅毛扇还是那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寒梅迎雅士,嫩竹新人见。风清香雪海,月白碧云天。”他吟完小诗发出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诸葛孔明先生在上,受晚生一拜。问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三生有幸。”永亮已经熟读古书讲话要文雅一点,并且倒头便拜。
诸葛亮马上扶起小永亮。让他靠近自己坐下。问他有多大?兄弟有几个?现今读些什么书?一会儿永亮就没有了拘束。诸葛孔明先生很有气质又风雅随和而且平易近人。
“你们的时间很宝贵。你有问题尽管问。”孔明先生问。
“先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那时你这么年轻,既未出茅庐又没有初试锋芒,而刘皇叔却能三顾茅庐求先生出山这些都是真的吗?”永亮问。
“问得好。我自幼是有远大的抱负,要为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奉献自己的一生。我自己从小的确熟读兵法谋略。但是刘皇叔乃是世之枭雄。虽然当时没有立足之地,他的仁义之心已经名扬四海。虽然求贤若渴但是要请一个青年人还是有点难度的。”他坦然地承认。
“那是你设下的计策使得他慕名而来,对吧?”永亮问。
“聪明,完全正确。我首先选择了刘皇叔乃是当年之英雄。又是在困难之中发展壮大。招四方人才聚天下英雄。我到他那里必定有用武之地。”诸葛亮说了三顾茅庐确有其事。
刘备确实去了三次。每次讲得十分投机。讲到曹操盘踞北方占天时,而孙权统领江东占地理,刘备入川西进为人和。这三分天下怎么不让这刘皇叔心动。他告诫小永亮要踊跃的推荐自己。勤奋努力这机会是永远等待有准备的人。
“你不但是会说,也是认认真真地去做的。”小永亮说。
“年轻人只会侃大山不会做事又有谁会服贴你呢?孔明说。
下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