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善钟路(常熟路)100弄10号有很深的渊源。1946年至1955年医学院前期教室在此。【图4】【图5】
【图4】刊登在《1948年国立同济大学毕业纪念刊》上的医学院前期(善钟路)照片
【图5】刊登在《1949年国立同济大学毕业纪念刊》上的地图(善钟路)
刊登在《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級紀念冊》上的一篇“善钟路轮廓”的文章描述了当年的场景:
走进了善钟路一百弄的大门,你一定会想象同济医学院也许就是这一排公寓房子吧,但是当你深深地走到了弄底,看到那漆黑的大门,密密的树叶挡住了你视线的时候,你才真正看到了这学府的环境,走进大门是一条弯曲的走道,两旁长着比人还高的冬青,这柏油路上显得幽静和清爽,转了一个弯,一座庞大的三层建筑物矗立在前面了,那就是医学院的院本部。
这屋子前面就是一大片草场,场的当中生长着四枝几丈高的大树,茂盛的树叶,造成了一长条的树荫,下面排着两排长椅,你还记得那看书的情景吗? 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双杠,单杠,沙坑分别佔满了这块场地的每一个角落。房子左侧的三座木头房子,光线是那么的暗,又是那么潮湿,然而曾经做过我们的宿舍,到现在还是老样子。房子的右侧是一对活动房子和一排新造的女生宿舍,还有那木房饭厅,我们都在那里吃过饭,但是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这么一个花园洋房的环境,本来是不适合做校舍的,但是客观条件的困难,註定了它的命运。
除了医学院的办公室以外,还有前期的解剖,生理,生化,组织,胚胎,后期的细菌,寄生虫,药理,各学馆,以及三个教室都挤满在这三上三下的洋房中,难怪每个人都感到拥挤和狭小了。一楼底层是解剖,组织,胚胎和寄生虫学馆,中央的大天井盖上了玻璃天棚,原来是作解剖尸体实习室的,现在改做了各馆实习的教室,解剖馆里陈列着各种标本和模型,各种各样的骨头,分类的放在柜子里,整件的骨骼好像守门的门房似的高高的挂在门口,藏尸池里躺着了一位离开了世界的遗体,这是供解剖实习用的。组织和胚胎学馆除了各种标本以外,一架一架实习用的显微镜整齐的排列着,做片子的切片机放在桌子上,想到了一盒一盒的组织切片是从这上面下来的。不由得想到这玩意儿不简单。寄生虫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他们的中间宿主,叫人立即想到了一个一个的LifeCycle
,小而细的虫子,谁会想到有这样的利害呢?合作社和理发室也在楼梯的角落里占了地位,沿着大理石的石级走上了二楼,这里是办公室,图书馆,药理馆和生化馆,并且还利用了围着窗口的一圈走廊,靠窗架起了木板,当做实验桌子,看起显微镜来,光线倒是挺好的,细菌馆的设备最好,有自动调节的温箱,冰箱和加了罩子的工作臺,还有许多小白鼠,荷兰猪,兔子……是用来做实验用的,生化馆都是精细的仪器,五花八门的弄也弄不清,药理馆存列着各种药物,植物,天平,一进去就嗅到一阵药味,好像置身药房的配方间一样。三楼是生理学馆和教室,这是在平台上盖起来的房子,生理学的实验室设备完善,各种仪器,显微镜……一样一样排列着,地方也很宽敞,这对同学实习是很方便的,走上了屋顶看看校园被围在绿色树中,各部分紧密的凑合着,它还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好地方!
从1946年4月至1951年8月,常熟路(善钟路)100弄10号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所在地,已经没有疑问,所有档案资料都显示如此。
按照1951年2月27日中南同济医学院建校委员会第二届二次会议中的迁校步骤安排:一、二、三各年级于本年九、十月开始全部迁汉。1951年9月21日一年级新生在武昌上课,10月21日唐院长率教授们及二年级学生80人抵汉。因此可以推断,在上海的医学院前期课程10月全部结束,前期全部移至武汉上课。常熟路100弄10号应在10月已经腾空。据记载:常熟路100弄10号于1956年划归新成立的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图1】。1952年-1955年期间该建筑的用于何种用途,尚待考证。
又有资料显示,此地曾作为医学院总部所在地。
那么1946年善钟路100弄10号被同济大学接收以前,是属于谁的房产呢?
据同济大学李乐曾教授考证:上海沦陷时期,该处房产系汪伪政权产业,产权人为伪中央储备银行而非周佛海,后该银行又将产权转到伪中央保险公司名下。抗战胜利后,该处房产产权未定,房屋实际使用权属于中央信托局。1945年年底至1946年上半年,同济大学陆续接收德国在上海的教育机构,善钟路100弄10号德国医学院也在其中,同济大学曾申请取得该处房屋的房产权,未获成功。1947年4月行政院批准将该处房产作价售与财政部,该房屋使用权人中央信托局继续将房屋租给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
同济医院放射科郭俊渊教授(95岁)回忆道:我1943年考入德国医学院,我的德语基础好,所以在同孚路82号学了几个月德语就去善钟路100弄10号学习前期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化等。一直上到抗战胜利。后来我就到宝隆医院上后期课程了。
公共卫生学院周有尚教授(93岁)回忆道:我1944年上海华德中学高中毕业(考试第三名)免试进德国医学院。有38名新生。(德国人的学期)10月开始在同孚路上前期课一学期。1945年4月去扬州避难。抗战胜利后9月回上海,我们住在善钟路学生宿舍,楼上都是实验室。
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地方志资料库/区县志书/区志/静安区志/第七编“房地产”/第二章“经营”/第三节“买卖”提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汉奸周佛海、杨惺华的房地产拍卖。被拍卖的房产有:……善钟路(今常熟路)100弄10号住房……等。【图6】
【图6】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刊载的常熟路100弄10号的拍卖描述
综上所述,上海沦陷时期这幢房子为日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所有。德国医学院1941年9月德国医学院在上海建立,租用此地为教学用房,1942年夏季学期新生开始在此地上课。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储备银行关闭,这幢房子又被中国政府收回。后租给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1951-195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武汉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划归新成立的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图7】。
【图7】常熟路(善钟路)100弄10号上海歌剧舞剧院曾经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所在地
[转载]同济医科复员上海之校址(二)
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善钟路(常熟路)100弄10号有很深的渊源。1946年至1955年医学院前期教室在此。【图4】【图5】
刊登在《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級紀念冊》上的一篇“善钟路轮廓”的文章描述了当年的场景:
走进了善钟路一百弄的大门,你一定会想象同济医学院也许就是这一排公寓房子吧,但是当你深深地走到了弄底,看到那漆黑的大门,密密的树叶挡住了你视线的时候,你才真正看到了这学府的环境,走进大门是一条弯曲的走道,两旁长着比人还高的冬青,这柏油路上显得幽静和清爽,转了一个弯,一座庞大的三层建筑物矗立在前面了,那就是医学院的院本部。
这屋子前面就是一大片草场,场的当中生长着四枝几丈高的大树,茂盛的树叶,造成了一长条的树荫,下面排着两排长椅,你还记得那看书的情景吗? 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双杠,单杠,沙坑分别佔满了这块场地的每一个角落。房子左侧的三座木头房子,光线是那么的暗,又是那么潮湿,然而曾经做过我们的宿舍,到现在还是老样子。房子的右侧是一对活动房子和一排新造的女生宿舍,还有那木房饭厅,我们都在那里吃过饭,但是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这么一个花园洋房的环境,本来是不适合做校舍的,但是客观条件的困难,註定了它的命运。
除了医学院的办公室以外,还有前期的解剖,生理,生化,组织,胚胎,后期的细菌,寄生虫,药理,各学馆,以及三个教室都挤满在这三上三下的洋房中,难怪每个人都感到拥挤和狭小了。一楼底层是解剖,组织,胚胎和寄生虫学馆,中央的大天井盖上了玻璃天棚,原来是作解剖尸体实习室的,现在改做了各馆实习的教室,解剖馆里陈列着各种标本和模型,各种各样的骨头,分类的放在柜子里,整件的骨骼好像守门的门房似的高高的挂在门口,藏尸池里躺着了一位离开了世界的遗体,这是供解剖实习用的。组织和胚胎学馆除了各种标本以外,一架一架实习用的显微镜整齐的排列着,做片子的切片机放在桌子上,想到了一盒一盒的组织切片是从这上面下来的。不由得想到这玩意儿不简单。寄生虫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他们的中间宿主,叫人立即想到了一个一个的LifeCycle ,小而细的虫子,谁会想到有这样的利害呢?合作社和理发室也在楼梯的角落里占了地位,沿着大理石的石级走上了二楼,这里是办公室,图书馆,药理馆和生化馆,并且还利用了围着窗口的一圈走廊,靠窗架起了木板,当做实验桌子,看起显微镜来,光线倒是挺好的,细菌馆的设备最好,有自动调节的温箱,冰箱和加了罩子的工作臺,还有许多小白鼠,荷兰猪,兔子……是用来做实验用的,生化馆都是精细的仪器,五花八门的弄也弄不清,药理馆存列着各种药物,植物,天平,一进去就嗅到一阵药味,好像置身药房的配方间一样。三楼是生理学馆和教室,这是在平台上盖起来的房子,生理学的实验室设备完善,各种仪器,显微镜……一样一样排列着,地方也很宽敞,这对同学实习是很方便的,走上了屋顶看看校园被围在绿色树中,各部分紧密的凑合着,它还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好地方!
从1946年4月至1951年8月,常熟路(善钟路)100弄10号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所在地,已经没有疑问,所有档案资料都显示如此。
按照1951年2月27日中南同济医学院建校委员会第二届二次会议中的迁校步骤安排:一、二、三各年级于本年九、十月开始全部迁汉。1951年9月21日一年级新生在武昌上课,10月21日唐院长率教授们及二年级学生80人抵汉。因此可以推断,在上海的医学院前期课程10月全部结束,前期全部移至武汉上课。常熟路100弄10号应在10月已经腾空。据记载:常熟路100弄10号于1956年划归新成立的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图1】。1952年-1955年期间该建筑的用于何种用途,尚待考证。
又有资料显示,此地曾作为医学院总部所在地。
那么1946年善钟路100弄10号被同济大学接收以前,是属于谁的房产呢?
据同济大学李乐曾教授考证:上海沦陷时期,该处房产系汪伪政权产业,产权人为伪中央储备银行而非周佛海,后该银行又将产权转到伪中央保险公司名下。抗战胜利后,该处房产产权未定,房屋实际使用权属于中央信托局。1945年年底至1946年上半年,同济大学陆续接收德国在上海的教育机构,善钟路100弄10号德国医学院也在其中,同济大学曾申请取得该处房屋的房产权,未获成功。1947年4月行政院批准将该处房产作价售与财政部,该房屋使用权人中央信托局继续将房屋租给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
同济医院放射科郭俊渊教授(95岁)回忆道:我1943年考入德国医学院,我的德语基础好,所以在同孚路82号学了几个月德语就去善钟路100弄10号学习前期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化等。一直上到抗战胜利。后来我就到宝隆医院上后期课程了。
公共卫生学院周有尚教授(93岁)回忆道:我1944年上海华德中学高中毕业(考试第三名)免试进德国医学院。有38名新生。(德国人的学期)10月开始在同孚路上前期课一学期。1945年4月去扬州避难。抗战胜利后9月回上海,我们住在善钟路学生宿舍,楼上都是实验室。
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地方志资料库/区县志书/区志/静安区志/第七编“房地产”/第二章“经营”/第三节“买卖”提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汉奸周佛海、杨惺华的房地产拍卖。被拍卖的房产有:……善钟路(今常熟路)100弄10号住房……等。【图6】
综上所述,上海沦陷时期这幢房子为日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所有。德国医学院1941年9月德国医学院在上海建立,租用此地为教学用房,1942年夏季学期新生开始在此地上课。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储备银行关闭,这幢房子又被中国政府收回。后租给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1951-195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武汉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划归新成立的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