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回忆(3)粢饭豆浆
粢饭是和日本料理中的寿司差不多的东西,都是米饭夹一些食品。寿司里面有黄瓜,蛋皮,各种各样的海鲜,鱼类。食品组成的图案美丽可爱,是很多时髦白领的喜爱,但是我不习惯这种食物,淡而无味,有时还有腥味,我喜欢中国的国萃粢饭。
粢饭就是用糯米加一些大米烧成的饭。烧粢饭的师傅很辛苦,前一夜把米中的杂质检掉,泡在那里,半夜三点钟起来烧饭,把饭盛入木桶,木桶外面包上棉花被,那怕是数九寒冬,饭也是热乎乎的,早上六点钟一定可以供应粢饭。粢饭的饭比家里的饭好吃得多,一粒一粒的,有嚼头。做粢饭时,师傅用一块纱布铺在手上,另一只手拿起一团饭,把饭摊开,再拿一根热油条(如果用还潮的冷油条,粢饭味道便大打折扣),或是老油条(老油条是回锅的油条,又硬又脆),加一些榨菜末,肉松,虾皮,还可以再加二分钱的绵白糖,上海人称为“吊吊鲜味”。
粢饭摊的里边是一家豆腐浆店,他们是一对暹罗双胞胎,永不分离。豆腐浆店里,几张未经油漆的白木长板桌,桌前放着几条板凳。豆腐浆(豆浆)分三种:淡浆、甜浆和咸浆。豆浆师傅前一天把泡软的黄豆磨细,过滤出原浆,加一些水,烧开后就是淡浆。那些黄豆的渣称为豆腐渣,我小时候家里磨豆浆时,阿娘不舍得把豆腐渣丢弃,就放些油,加一些盐,把豆腐渣抄一下,也是一个下饭的菜。
甜浆就是在淡浆里加糖,有人喜欢里面加一个鸡蛋,或是加些抄麦粉之类,也有人用油条泡着吃。在大热天,我喜欢喝一碗冰豆腐浆,再加一碗冷馄饨或是一碗冷拌面,店堂里吹着空调,胜过五星宾馆的山珍海味。
咸浆的做法是:把一调羹鲜酱油,一点点细盐,油条粒、虾皮、紫菜,榨菜粒等放在大碗里,一大勺滚滚烫的淡豆腐浆浇上去,氯化钠与豆浆起了卤化反应,形成了薄薄的豆腐花,再浇上辣油,麻油,放些葱花,味道又香又辣,色彩有红有绿。大冷天,在热气腾腾的豆浆店里,一边喝着滚烫的咸浆,一边咬一口粢饭,外面天气冰冻三尺,里面汗流浃背。
十多年前,那些改革开放时代出国的的海外游子回国探亲,一到上海,就要去找昔日的豆浆、粢饭、大饼、油条摊,有的还带着国外出生的孩子一起去。即使在海外生活多年,入籍外国,但是有谁忘得了青少年时代那份乡情?那是溶化在血液里,铭刻在骨子里,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记忆。
陈英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