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建:跟着名家学语文
(2020-03-22 20:13:42)分类: 教学随笔 |
名师讲得好,毕竟人数少。名师讲得好,绝活学不了。名师讲得好,未必经得考。
思考: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什么?
语文课程核心目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如果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强,没有人敢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好。
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教材、阅读
当前小学阅读的基本现状之一:一节课,读四五篇文章。意味着,课前课后要下大量功夫。
现状之二:一本书,一节课导读。意味着,激发兴趣后,大部分是课外自主阅读。一个班级以40人计算,能够认真阅读完这本经典的人数,大概比例会是多少呢?
现状之三:推荐一些书目,限定时间阅读,最后进行一次阅读检测。意味着,阅读成了变相的应试。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确抓得很牢很实,这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但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长期虚弱,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是“跛脚前行”。
跟着名家学语文
阅读时间:由课外进入课内
阅读内容:由海量迈向经典
阅读方式:由看书转为读书
阅读策略:由速读升级浸泡
名家经典阅读周:就是一周五天7节语文课,全部用来阅读同一位名家的经典文学作品。
“名家文学阅读周”操作策略:
每月四周,拿出一周语文课,课内带学生读名家经典。用四分之三的课时学习语文教材,确保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国家课程的完整到位。拿四分之一的语文课,开展课内经典阅读。
第一步:先学习一篇课内经典文章
第二步:拿出名家经典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
第三步:由原文进入名家经典著作,读整本书。
第四步:经典引路,同题作文,跟着名家学写作。
1.精心设计“导读单”。
每天回家阅读一个单元(6-8篇文章)。完成导学单。(阅读量1-2万字左右)
2.第二天晨读,朗读一个单元的文章。
3.语文课。重点学习学生推荐的佳作1-2篇。
导读单设计原则:
1.关注细节,突出趣味,以选择题为主。
2.文本理解,发展思维。选择题。
3.语言积累,更新文字。链接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
每天看书一小时——看书
每天朗读二十分钟左右——读书
每天分享交流半小时左右——品书
每天摘抄十分钟左右——抄书
跟着名家学写作——写书(仿写)
读:听读、朗读、默读、抄读(以大声朗读为主)
抄:抄写,是最高级的无声朗读(一句一句完整抄写)
读一遍胜过看十遍,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仿:题材、语言、技巧、章法
比较:有比较,就会有思考。
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兴趣。
欣赏:有欣赏,就会有审美。
浸泡式名家经典阅读周,更新孩子的语言,激活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心灵。
“名家经典阅读周”学理依据:
1.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哥例子”,名家经典阅读周,充分发挥了“例子”的作用。
2.语言学家斯蒂芬提出“窄读理论”,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名家经典阅读周就是符合“窄读理论”的“窄式阅读”。
3.劳于读书,易于写作。
阅读是山巅的天池,写作是山脚的清泉。
4.取法乎上,唯读经典。
5.精讲多读,读胜于讲。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听老师讲课讲出来的。一个学生从小有一两个偶像式的名家,他的语文就上路了,至少是保底了。
“名家经典阅读周”的“三个相信”:相信经典。相信朗读。相信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