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PPT,你还会上课吗?
(2017-07-04 21:28:25)分类: 教学随笔 |
在我读小学时,我的教室里还没有装多媒体,老师们拿一本书,几支粉笔就开始上课了。2005年,我开始读初中,从此以后我所到的每一个教室里都装上了多媒体,老师们也都用课件进行教学。2017年,我市教育局也举行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比赛,老师们对着电子白板大显身手,我们的课堂教学工具在这短短几年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大多数学校都在提倡使用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纷纷举办课件培训和比赛时,一所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限PPT令”。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有一个这样略显“奇葩”的规定:“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校长对此的解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护学生视力,是学校“个人与健康”领域的育人目标。
反对使用PPT: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届的大师贾志敏老师上课是基本不用PPT的,只有粉笔、黑板、板擦,但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抠,从字词句段文到逻辑关系、谋篇布局,但也真正体现出“语”和“文”。
PPT是国外传过来的,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它是对复杂性事物的形象化展示。但语文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课堂,不需要PPT。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花哨,有些还配有音乐、音效、画面。
过多的PPT和录音录像会破坏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原本完整的思维也被这些花哨的效果弄得支离破碎。学语文不需要依靠视力和听力,更多的是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一位爸爸说:儿子读五年级,前几天去学校听公开课,儿子坐在教室最右边,PPT的投影屏在教室最左边。白天光线很亮,儿子斜着身子,眯着眼睛,用射击一样的姿势瞄着屏幕,非常吃力。而正对屏幕的学生举手积极。这位爸爸说,当时感觉很吃亏,几个家长也在议论这事,孩子们的座位,听说是定期轮座,就是为了看屏幕公平。回来后他就给儿子配了眼镜,150度。
支持使用PPT:
以前我们做学生都有感受,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再擦,粉末飞扬。现在老师的书写能力没有这么快、黑板版面又有限制。肯定是PPT放出来直观、方便,突破了老师的局限。
有些学科,特别是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等还是离不开PPT演示。教科学的,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如果不放PPT就不方便。另外像英语学科,有些唱唱跳跳的内容,多媒体应用也是必要的。
课件实在是个好东西,可以把学生带进现场,给学生放一些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但是这样的好东西毕竟是工具,不是目的。多媒体中都是光、电、色彩,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注意到的是画面,忽略了文字。多媒体用得好是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了。
就像贾老师说,语文教育应该拒绝“精彩”,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语文课堂的良好状态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现代媒体好,基本功不能忘。以PPT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教师应该掌握,但现在的青年教师也不能忽略基本功的重要性。类似讲解、板书等传统教师基本功,不但有效,而且不受条件限制。不好好掌握,有一天停电了,我看你怎么上好课?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就没有使用PPT,并做了如下的记录:
10-9
今天早自习,教室里的投影仪突然坏了,屏幕变成了蓝色,原定的放成语故事只能泡汤了,好在今天学生们都很听话,早自习背了两首诗之后便让学生们开始默写,希望从现在就开始积累古诗词,明年的复习就可以轻松一点。
这节《鲸》,自认为上的还算有趣。我在黑板上画了表格,让六个学生上来写写须鲸和齿鲸的区别,学生们对此还是很有积极性的。由于这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学生们的回答效果还不错。说明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第二课时就先让学生找找文中相应的说明方法,并罗列在黑板上,希望他们能准确掌握。
在本课的结尾,我出示了几个题目,有填空和判断,我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对错,发现学生对此也很积极,我想这个方法可以继续沿用至接下来的课堂中。
10-9
今天的两趟语文课都是没有运用多媒体的,但是效果却好得多,以往的课堂,我常常是过于依赖PPT,把各个环节都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得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自己的心中,只是很肤浅的流于形式,让学生们看PPT,过于照本宣科。离开了多媒体,让课堂回归于最传统的方式,当我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时,自己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也更好的做了板书的记录,虽然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图片,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
今天上《松鼠》,我采用了大组竞赛的形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言十分积极,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许璐在课后跑来和我说,大组竞赛的形式容易破坏同学们的友情,一些同学由于不服气,居然会恶语伤人,让我以后再也不要做这种竞赛的活动了。想想也是,我在第二节课时就告诉他们,要大气一点,不要太患得患失,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并没有体会到这些,他们更多的是在乎比赛的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