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兼备的<草木悠家>
标签:
365 |
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有感曰:“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们也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两句话从正反两面印证了草木是没有情感的。
但是,我读了《草木悠家》(ID:caomuyoujia)一年来作者发布的七十多篇文章后,感觉人类对树木花草的误解原来是那么是深。
《草木悠家》是一个植物科学研究者在工作之余以一人之力创立的微信公众号。随意挑上几篇浏览一下,如果你还认为草木无情,实在大谬矣。
比如《蝶花浥雨欲争开》一篇写鸢尾,从宋朝施枢、寇准诗入题,到梵高的传世名作《鸢尾花》。从鸢尾取名由来到花形花色,从原种数量到繁育品种给我们作了一些科普之后,作者写到:
穿行在金丝、银丝织成的风景里,如同穿梭在岁月的长河中,沿河的风景展示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晓风残月,紫陌听雪。”时光转瞬即逝,几万年的演化常常只在花瓣有无、花丝长短之间。那么,不看花开,怎知岁月几许?
这七十多篇文章精彩纷呈,展现了作者的专业学养和文化积淀、写作功力和高雅志趣。植物,主要的花,是每篇文章的主线,作者用这根线串起一颗颗赏心悦目的珍珠一一铺陈开来,向我们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讲给我们听,这些珍珠是典故、古诗、词赋、画卷、博物、名胜、行摄的足迹,是故乡的园林、美食、江南的疏雨、墨香,是姑苏桨声灯影里的七里山塘。更是作者对草木的独特认知、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行文旁征博引,肆意捭阖,却又放而不纵,收而不拘,皆因文中贯穿着草木之灵魂。
作者说,写草木悠家的文章是实现藏在灵魂深处的一个梦想,关于植物、关于写作、关于科普、关于修家。所以,她殚思竭虑、用心用情,精耕细作,认真执着,才有我们看到的美文和散落在文章里的金句:
“叶展时,尽是宋词迷香;花落处,满地唐诗醉颜。”
“一朵野花可以留住春色,一川流水可以忘了前行。”
“陌上花开了,缓缓地来,徐徐地看,闲闲描丹青。”
对《草木悠家》,这篇小文也愿做一块指示牌,写六个字:细细品,欣赏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