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电影《守土有责》梗概
(2023-10-21 09:47:36)
标签:
历史 |
赛图拉,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在赛图拉当哨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位于海拔4000米,缺氧容易让人喘不上气,再加上也比较寒冷,狂风也经常发作,赛图拉的历史完全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那时候的新疆叫西域。在那段时间,新疆发生了政治动荡的局面,那就是“准格尔叛乱”。为了解决这次叛乱,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结果没能解决准噶尔叛乱的这个局面。直到乾隆时期,这时候的清朝国力鼎盛,军事和财力可以说达到顶峰时期,乾隆皇帝便充分自己强盛的实力,很快解决了“准格尔叛乱”的场面。
晚清时期,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也趁机侵占伊犁,南边控制印度的英国,也要出来捣乱一下,这新疆的局面十分混乱不堪,当地的老百姓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到了新疆的左宗棠,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先北后南”和“缓进急战”的战术,左宗棠多次想办法解决军饷和技术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抗争,左宗棠带领部下彻底拿下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最后失败的阿古伯自杀而亡。为了统治新疆这个区域,清朝政府设新疆为省。左宗棠趁此机会,派出100多位清军前往赛图拉这个地方,设立卡哨。这赛图拉卡哨是清朝版图里,是海拔最高的驻兵点,而且这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英国列强曾要侵略这个卡哨,都打不下来这个卡哨。
随后清朝的灭亡,国内的政局十分混乱,赛图拉卡哨就成了舅舅不疼、娘亲不爱的地方,被人遗忘,也没有人来这里跟他们换防,更是没人送他们粮食、马匹等物资。
好在守在赛图拉卡哨的清军并没有放弃防守,一直想办法克服困难在那里坚守着。到了1928年,国民政府让杨增新前往新疆省担任督军,这个时候的赛图拉卡哨的境况稍微好点。
国民党的军队走到赛图拉卡哨换防的时候。让清军在那里愣了一下。经过交流,清军才彻底明白,自己守护的清朝早就灭亡了。
赛图拉卡哨被国民党的军队接管之后,条件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不仅人数扩大到100人,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确保让防守在赛图拉卡哨的国军能够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同样在一些地方修筑了军事堡垒,确保法挥把赛图拉卡哨的易守难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抗日战争爆发了,这下国民党就需要大量的物资去支援前线,给赛图拉的物资也是越来越少。
赛图拉卡哨的生活环境如此艰苦,坚守在那的国军好不容易得到一些改善,却因为抗日战胜给打回原形。坚守在赛图拉卡哨的国军肚子很饿,就想办法找个地方劈柴,捡东西吃;再加上它的海拔很高,天气很冷,坚守在赛图拉卡哨的国军就捡牛粪,想办法取暖。
由于信息闭塞,那时候的他们以为,只要坚守一年,国民党就会派军队来换防,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然而他们想错了,他们这一坚守,坚守了四年。
赛图拉卡哨的国军得不到食物,身体的营养就跟不上,再加上高海拔的缺氧和恶劣的气候加剧了身体的不适,让很多边防军人的身体的情况越来越差,原本三位数的哨兵,慢慢减少到了两位,最后变成了个位数。
由于是军人的守护边疆和国土的理念深深的印在骨子里,即便条件很艰苦,那些国民军队仍然坚守在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军便派出一个兵团的力量前往新疆,接管赛图拉卡哨的边防任务。
当解放军踏进赛图拉卡哨的第一步,就有8位国军冲了出来,他们看到解放军的服装被吓了一跳,小心翼翼地问:“咱们这是换军装了吗?”
解放军听到这句话得到了很大的震惊,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8个国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特别迷茫。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清军和国民军队,从未喊过一句苦,依然一步一步地走过边防的巡逻点,保卫祖国边疆的平安。
解放军接管赛图拉卡哨之后,根据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版图的规划,重新建立了新的赛图拉卡哨。
无论是清军,哪怕晚清的政治到了腐败的地步,也会有一部分的清军为了保护百姓和守护国家,义无反顾地在那里坚守。无论是国民军队,哪怕政治局面动荡,也是为了守候一方净土,依然在那里坚挺。同样解放军,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那是因为他们也是把保家卫国的信念刻在了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