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遇物则诲!

(2009-06-07 08:24:26)
标签:

教育孩子

的好方法

遇物则诲

邝筱鸿

教育

分类: 教育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遇物则诲!

 

我新建一个[笑看人生博客圈],内容更精彩,诚邀朋友加入!

方法:进入网页http://q.blog.sina.com.cn/k3503906  点击"加入圈子"即可.

您的光临是我的荣幸!您的到来定会使圈子蓬荜生辉!圈子因有您而更精彩!谢谢!

我最近有点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大家的留言,请朋友们见谅!谢谢朋友们的关爱及鼓励!


一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wbr> <wbr>遇物则诲!


人们常说路就在你的脚下,但有时路往往却在你的手上!朋友,好好把握命运,一路走好!


 

“遇物则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承干狂愚不规、暗行谋反而被废太子位后,

唐太宗很注意对新立太子李治的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是“遇物则诲”,具体做法是:

在太子吃饭时,就对太子说:“你要是能知道生产粮食的艰辛,就会常有这样的饭吃。”

见到太子骑马,就对他说:“你若能知道马应该有劳有逸,而不把它的力气用尽,那就会常有马骑。”

见到太子乘船时,就对他说:“水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百姓如同江水,君王如同船只。”

见到太子在树下乘凉,就对他说:“锯木板时依从墨绳就能锯直;君王能听从别人的规劝就可以做到圣明。”

 

唐太宗教育太子要知道百姓生产劳动的艰辛,爱惜民力,注意休养生息。要懂得百姓和君王的关系,虚心纳谏,清明治国。这一切,完全是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地位。但他所说的教育方法,确实是很值得称道的。

“ 遇物则诲”的教育方法,有这样两个优点:一是教育及时,在太子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使太子随时随地地都能受到教益;二是形象生动。结合太子当时进行的活动,从中引申出相应的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的弊病。这种教育的方法,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易于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所理解和接受,效果非常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