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构主义观点

(2009-01-09 19:31:18)
标签:

建构主义观点

教育改革

邝筱鸿

教育

分类: 教育

建构主义观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的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 同,说明建构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价值。所以,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中小学一线教师,都应了解或掌握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 点。以下是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张。

一、建构主义基本主张

    建构主义原则: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者主体主动建构的。意思是指学习者不是被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者,他要对外部信心进行选择和加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包括4个因素:(1)学生的背景知识;(2)学生的情感;(3)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4)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促使学 生学习活动的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2)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变化。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进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先前经验存在的独特性,因而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对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尊重个人意见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对话、合作、沟通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