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裁员来得太突然了,我们都没有心理准备。”
与一位刚刚被裁员的美的制冷集团职员一样,众多美的员工及消费者显然并未对突如其来的美的大裁员做好思想准备。人们纷纷询问:美的怎么了?
2011年下半年以来,美的开始寻求战略转型,目的是“实现从注重增长数量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业界解读认为,美的在快速增长背景下主动寻求传略转型,有前瞻性眼光,意在规避快速增长之后的滞涨期到来。但是现在看,这场转型正在演变成一场以转型为借口的大裁员。
美的日电集团某总监在集团内部刊物撰文称:美的“那种大量建产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式”,他说,规模快速扩张积累了诸多问题,包括盈利问题、品质问题、管理问题、产品结构问题等,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有消息称,11月开始,美的制冷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40%以上,有些超过60%,总部约50%;日用家电集团2012大规模校园招聘新员工几乎全裁。
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此前撰文指出,美的多年来的发展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即通过不断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催生企业规模的壮大。他指出,靠不断投资带来企业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一个企业不可能持续投资下去,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内生力量的推动上。”
对美的多年的跟踪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美的最大的不足表现在核心技术上,从变频空调低频控制技术到绿色环保冷媒的开发,美的都远远落在格力后面,“对于同样位居中国空调第一军团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失误。”
显然,美的日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长期以来“重营销,轻研发”的思维带来的结果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这一点,美的高层看得非常清楚。
技术的不足,不仅导致企业内生力不足,还连带产生一系列后果。美的“睡眠空调”侵权案,被视为技术不足的必然结果。
2011年11月中旬,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美的剽窃格力睡眠空调发明专利成立,责令赔偿格力专利损失200万元,并停止销售“梦静星”系列产品。
判决对美的的影响显而易见,它最畅销的产品“梦静星”系列空调将不得不停止销售,有可能因此拉大和格力的差距。其次,败诉对美的品牌形象、技术形象也将形成实质性影响,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随便侵犯别人专利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大裁员的影响显而易见,股市已经做出反应。资本市场也在思考: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刘步尘表示:从企业属性上讲,美的仍然未能跳出“营销主导型”企业的局限,内生力不足成为美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说,如果美的不能在未来的3—5年内建立技术开发能力,不能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排除成为“下一个长虹”或“下一个TCL”的可能。因为未能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长虹和TCL经历了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大约7年制的高速增长之后,相继进入滞涨期。而这一切,需要美的从改变企业文化入手。他说,这些年美的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企业文化,那就是过度在乎企业增长,而忘记培育企业之根——技术开发。不过,他对目前美的正在实施的战略转型给予较为积极的评价,他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关键在于执行到位。”
显然,刘步尘对于美的变革过于乐观了。日前有网友指出:美的对格力的模仿正在变得变本加厉。比如,格力空调宣传最低功率只有45瓦,美的就来个最低30瓦;格力空调能省电30%,美的干脆来个省电40%;格力变频做到最低1赫兹,美的干脆来个最低0.8赫兹。格力的追随者痕迹十分明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