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经济时代电脑厂商应如何掌控IT的脉博

(2009-06-06 12:04:23)
标签:

电脑厂商

惠普亚太大会

4p

4c

mini110

ms200

绝对有戏

it

分类: 绝对有戏之大话IT

一直想关于体验经济写一篇文章,有很多感触,但很零碎,不知从何写起。有幸参加惠普 “触·动·掌控未来”亚太大会上,这些感触逐渐的有了具象,感谢惠普给我丰富的灵感。体验经济是超越产品和服务,致力于用户的感受和体验的经济趋势,本博主从亚太大会上总结出来的体验经济时代IT产品必备的四要素:

 

一切以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为基础

营销从4P转向4C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去展开营销,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趋势。以前为某电脑品牌工作时,所有的产品都是先有产品而后大家在一起拍脑袋想定位,寻找目标人群,这种模式也导致了他们产品本身的滞后性,没有消费者调研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一堆机器,而无法带给用户真正的适用于他们的完美体验,营销会变为一种被动的推动。

聪明的惠普在充分洞察消费者现实及未来的需求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给了我很重要的启示:惠普认识到随着生活方式日益数字化和消费者及其需求的微观细分化,单一的多功能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最终用户期望在各种场合使用大量的多功能设备,以满足不同需求。为此,惠普推出一系列创新技术与设计,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合的需求。这种惠普此举是市场细分的表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洞察的主动提供,使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惠普的体帖才显得舒心如意。

体验经济时代电脑厂商应如何掌控IT的脉博

 

细节完美与否决定成败

当今产品同质化在继续加重,因此在细节上做文章是体验时代的重点环节。每一个细微的点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优势。这一点的启示来自于本次大会上看到的惠普对于环保节能的关注:一方面是惠普产品的包装越来越小,并且大幅度的缩减我们的包装体积,这样不仅使货运变得简单经济,而且对于环保的贡献不可估量,甚至为了环保方便惠普把说明书放在网上,从而避免了纸张浪费。在回收上有两个事件打动了我:膜内漾印的技术应用,节省了涂料和涂层的成本,回收起来方便。在材质上选择上很多都用镁铝合金,也是处于方便回收的考虑。这些小细节表明了一个企业的用心,一个企业的品质。越是在经济危机时代,细节就越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用心程度。

 

游走在时尚尖端的工业产品

与相亲一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时尚元素在工业设计里的应用已见怪不怪,时尚让产品走出工业设计的粗俗感,色彩、搭配、外形等的和谐,符合目标受众心理和行为的时尚设计将为产品注入更多的魅力。在体验营销前,感官愉悦很重要。本人非常欣看好新出“土”的HP Mini110小本,多样的色彩,小巧的机身,简洁流畅的线条,绝对可以当作秀场模特随身用品出现,而平时旅行带着它,方便且是对自我气质的极大提升。惠普的商务本本基本都灰黑色调,只配简单的线条与LOGO,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大气不用多言,给人的简约而不简单的感觉尤为重要。时尚,已成为一款IT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了。

 体验经济时代电脑厂商应如何掌控IT的脉博

 

创新+未来是掌控IT脉博的关键点

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市场需要更多、功能更强大的便携设备,花样变化的社会需要企业创新的精神与产品,对潮流的把控和引领将会是你在体验时代的杀手锏。根据时代的步伐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亚太大会上行业创新领头人惠普则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和体验背景下对于潮流的把握。体现个人移动方面的创新的HP Mini110超便携笔记本,顺着数字家庭的潮流应用而生的、外界给予好评的面向家庭用户的HP Pavilion MS200 一体式电脑,给企业在高效管理方面提供更佳选择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所有的这些新产品都用他们的卓越表现展示了体验经济必备要素:创新+未来(对创新的不断追求,对未来潮流的把控和引领)

 

Web2.0是个不断翻新的平台,用户们的体验情绪也随之改变,企业应顺应着体验时代的趋势,务实的以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为核心去创造产品,用完美的细节设置去赢得人心,用时尚元素来愉悦感官,加上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对未来潮流的把控,才能博得民心,IT的脉博才能由你掌控,这些都企业在体验时代立足以不败之地的杀手锏。从亚太大会上,惠普向我们展示了他在体验经济的这些摸索,也用09年第一季度惠普市场份额拿到亚太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向我们证明了这种尝试与努力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是值得其他电脑厂商学习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