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摆摊”、“墙上牛皮癣”与纺织工人招聘难

标签:
就业纺织工人牛皮癣纺织行业李威佛山 |
分类: 社会现象点评 |
“路边设摊”、“墙上牛皮癣”
与纺织行业招聘难
随着经济逐渐好转,经济危机阴霾似乎有拨云见日之趋势,纺织行业的生产也开始旺盛起来,同时对工人的需求陡然增加。
对工作在佛山某针织厂的小王来说,今天是连续第五天出现在工业区的十字路口设摊招聘了。她坐在一木椅上,前面是一硬纸板,上面写着公司要招聘的工种。像这样的招聘方式不只是小王工作的工厂,他所在的工业区大概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针织厂5百多家,80%都存在着人员流动量大、招人难的问题。除了在路边设摊招聘,工业区墙壁上到处粘满了各个招聘启事,就是城市里所谓的牛皮癣。招聘广告刚粘了又撕,撕了又粘。据小王讲,为了快些招到工人,自己也经常在工厂周围张贴牛皮癣广告,虽然知道这是给城市管理摸黑,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今纺织行业工人招聘陷入如此尴尬处境。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小王,小王说,他所在的工厂规模不是很大,一百多人,但纺织行业淡旺季非常明显,同时又加上去年开始的经济危机,订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员工有些自动离职,有些被公司辞退。但当经济开始好转,旺季来临,招工从而变得相当困难。一是部分员工回到老家选择在家乡发展,放弃外出打工,另外很多工厂存在随意解雇工人的现象,员工感觉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流动量变得非常大。
同时现在80、90年代的年轻人成为工厂工人的主力,他们灵活反应快,但很少受过困难和挫折,缺乏那种象70年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比较注重工厂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条件,于是部分人宁愿处于在找工作的状态也不愿意呆在一个工厂上班。
为了更深入了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笔者深入某纺织厂采访了部分员工。
李威和杨于群是来自重庆某县的一对夫妻,今年是他们在佛山打工第9个年头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亲,小孩都放在老家,留给父母带。在将近9年时间里,换了8个工厂。当问他们为什么换了这么多工作单位,他们苦笑道,现在工厂基本上每天都上班,虽然有的工厂规定,可以轮休两天不扣基本工资,但为了多挣些记件工资,有时一个月一天也不休息。同时公司不能随便请假,特别旺季时,基本上公司不批假,所以每当家里有事只能辞工回家,因为公司即使批假也只有那么两三天。这样回家办完事,又只能重新找工作了。另外夫妻俩为了工作,基本不在一个地方,聚少离多,而且即使在一个工厂上班,工厂也不提供夫妻房。到现今,经过熟人的帮忙,夫妻俩才在同一个工厂上班。为了呆在一起,每月花费三百元在郊区租了一个农民房。当问到工作过这么多厂,哪个感觉最好时,李威说,都差不多,只是有些工厂老板对员工好些就在那个厂工作时间长些。
从李威和杨于群这对夫妻俩的打工经历来看,员工普遍对工作单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更不用说主人翁精神和。所以工厂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也在所难免。据该针织厂人事经理黄先生反映,从年初到第二年年初,员工基本上上换了50%。员工走了,马上又要找寻找新员工,所以人事部每年在员工招聘方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岗位招两个月也很难到位,或者招聘一些新员工,没有做几天,就不辞而别,也不知道去向。另外现在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都要求熟练工人,这也是造成招聘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连招聘一个清洁阿姨,也要求具备清洁工作经验。但熟手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员工都经历过从生手到熟手的过程。
勿庸置疑,工人招聘难现在成为制约公司生产扩大的关键因素。那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是否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秘药?
针对现在经济利益驱使,大多员工心态浮躁,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外在原因外,作为企业有没有检讨自身原因?比如公司管理是否规范?制度是否人性化?同时企业能否为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政府作为企业的监督和服务者,是否在为企业做一些实事?为企业招聘创造良好平台和优化企业发展投资环境。同时培养产业化工人,规范劳动力流动。
希望纺织行业早日走出“路边摆摊”和“墙上牛皮癣”的这种招聘模式。
作者: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