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数那些唱将(港台篇)

(2009-01-11 04:56:55)
标签:

唱将

邓丽君

王菲

陶喆

信乐坛

张惠妹

周华健

苏芮

齐秦

张雨生

娱乐

分类: 音乐评论

作为老牌娱乐重镇,香港的歌手群体曾经缔造的辉煌毋庸赘述,只可惜老一辈巨星逐渐风流云散,目前想找一个能孚众望的领军人物何其难哉。相对来说,台湾歌坛新生代的音乐传承就好的太多了

 

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经济繁荣信息通畅,香港音乐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早期歌手的成长之路和学习训练过程,根本不是现在几个月的艺员培训能比拟的。他们的歌声具有鲜明的特征,罗文、徐小凤、陈百强、叶丽仪、黄家驹、林子祥还有梅艳芳,虽然在他们的时期有比他们更红更耀眼的巨星,但以大猫的专业角度来看,他们的歌唱功底无疑更扎实,而张明敏更是为内地的流行音乐推开了一扇窗。四大天王等的成功,是时事造就的偶像,是全方位的商业成功。诚然,他们有众多广为流传的曲目,但那多是词曲作者和编曲人的才情,单就唱功而言,实在难以和他们的名声与成就相提并论。张学友的唱功确实比其他三位要好的多,但对于“歌神”这等重量的头衔,窃以为他还不足以承受。至于现在香港的那几位活跃在一线的“中流砥柱”,在钱柜、麦乐迪和家庭音响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客气的说,他们也就是普通卡拉OK水平吧!

 

同样同宗同祖同文的台湾歌坛的好手,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邓丽君:哎,你还别说俗,你还别因为只听过《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就自认为了解她。她的歌带着一种灵魂的印记,她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毫无争议的大师,在中国歌坛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与她相提并论的歌手,她的唱法只能用浑然天成来形容,她的风格两个字就能概括------自然,她是永远无法超越的永远的绝响!

 

张雨生:能飙高音的歌手很多,但对比那些飙得五官挪位青筋暴露的歌手,张雨生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地演绎了什么才叫举重若轻。如果只是能飙高音,那张雨生就不能成其为张雨生了,叫驴更值得人推崇。他的高音清亮又饱满,鲜活又富有弹性,且不带一丝烟火气,都是随着音乐情绪的摇摆,自然飘洒扶摇,他是天生的歌者!

 

齐秦:他的叛逆让他的温柔都是冷冷的,他的狼语狼嚎只觉凄美又见苍凉。如果人心里都有一根叫做感动的弦的话,它无疑是最容易被齐秦的歌声拨动的。他的歌是温柔的伤,他的歌是不流血的痛,他的歌就是在不安岁月中迷失的曾经的癫狂!

 

苏芮:一袭永远的黑衣,从《一样的月光》的愤怒到《牵手》的返璞归真,从《跟着感觉走》的洒脱到《花若离枝》的唯美,从摇滚到爵士,从流行到民谣,她是把黑人灵歌的唱法引入华语音乐的第一人!

 

周华健:他的歌有种家长里短的温暖,就象他的笑容一样阳光。他的歌声外松内紧,有种非常难得的金属光泽,他的演唱几近口语话,就那么直直地钻进了你心里,不容自拔。他歌唱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貌似平凡,实则是大大的不凡!

 

信:信的高音并没人们想的那么高,当然一般人肯定是唱不上去;他的唱法其实有好多不科学的地方,那种喊叫是很费嗓子的。但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就是因为允许不完美的完美------比如维纳斯是残缺的,但她的美却有口皆碑。《死了都要爱》原本是韩语歌曲,原唱很平庸,如果没有信的充满生命力充满张力的翻唱,大猫是不会喜欢的(哈哈,现在却是唱K的保留曲目),那种激情至歇斯底里的表现方式,不美,却很动人!

 

张惠妹:她是华人中歌唱爆发力最接近欧美歌手的存在,她的歌声里有种原始的野性冲击力,她的歌唱给人一种没有保留的快感,她的高音在你心惊胆战的地方履险如夷。(只是很遗憾,她现在的嗓子已经不在巅峰状态了,那是过度消耗的必然。大猫是做艺术嗓音研究的,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就她的嗓子问题提供帮助。)

 

陶喆:R&B也算是现在华语乐坛的时尚主流了,但其他R&B歌手的影响力却没人能超过此君。超高的音乐素养和华丽的美式唱法,又与欧美的歌手迥然不同。他的嗓子就象一件乐器,高低起伏没有半分斧凿痕迹。技巧玩到这样,是歌迷的福分。

 

(差点忘了,香港歌手还有个她呢!)

王菲:特立独行的气质,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立独行的歌声。听王菲的歌,大家就会觉得“空灵”这个词就是为她天造地设的。她的声音里那种淡淡的都市的慵懒,那一点点夜色里的金属闪光,那完美的真假声的转换,形成一种唯一的仿佛可以触摸的-------气质!关于她的数段感情历程,男主角无一例外被骂得狗血淋头,而对她,无论媒体还是百姓,都不自觉地包容,不自觉地原宥,不自觉地呵护......大猫想,这或许都是因为她的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