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星期前开始,我突然“变性”,一改以往讲道理的好孩子形象,变成时下流行的“野蛮女友”!
我懂得东东多了,我的世界变大了,我的要求也变多了。米家族的大人们也都理解我的成长速度和需求,一般情况下对我的合理要求都会满足,可是我越来越不满足了。
我想看戏,姥爷说现在没有戏,戏曲频道在放电视剧,我就开始大叫。
我想吃咸菜,姥姥说吃的太多了,不能再吃了,我就开始大哭。
我想要这个玩具,粑粑说给小朋友再玩一会就给你,我就开始大闹。
。。。。。。
我果真成了大人眼里的“小霸王”了吗?
*************************************************************************************************
麻麻:国外客户放感恩节假,又连上周末两天,所以这个周一难得的轻松了一会儿。早晨在路上就在考虑米小粒同学近期经常大哭大闹的烦躁表现;中午又凑巧看了两个博友的文章,不约而同地写了宝宝类似的状况;下午电话回家,前一秒还听到米粒爽朗的笑声,后一秒耳朵里突然炸开一声:哇~!赶紧问米姥姥咋的了?答道:米粒刚玩回家,小脏手没有洗,就要吃姥爷刚买的小面包,姥爷说洗完手再给,米粒就爆发了。
电话里就听到米姥爷说:好好,别哭了,给你一个,给给。。。
我这边都急疯了,冲着电话跟米姥姥说:让老张别给她,不要米粒,冷处理,谁都别理她!
米姥姥说:哎,你爸就是心软,已经给了。。。。。。
*************************************************************************************************
2岁1个多月的小宝宝在很短的时间里,脾气大增,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分析呀,看书呀,上网找其他家长的博客呀,拼命恶补了两天。针对小米粒的一贯情况和脾性的了解,认为原因有三:
1、到年龄了
俗话说的terrible two
的第二阶段,说白了就是小盆友思维思想飞速发展着,有了更多的主见,目标逐渐明确,但语言和自控力没有足够发达,加上米粒骨子里带的急脾气,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粑粑麻麻白天不在家导致小米粒有时候会浮躁,会心神不宁,从而爆发。
3、一段时间以来米姥爷对小米粒的“纵容”。
**************************************************************************************************
第二天下午电话回家,米姥姥说一切都很好,就是午睡到一半,突然醒了,说要吃中午没吃完的小蛋糕。姥姥说已经被姥姥吃掉了,没有了,好家伙,立马嚎啕起来,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呀,好像爹妈都没了似地
二位老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晚饭时大家又统一了战线:能满足的第一时间就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用平和的语气跟丫头讲道理,丫头如果不听大闹,就冷处理,谁都不理睬她,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原则,坚持到底,绝不对眼泪低头。同时米妈和米姥姥还特地交流了关于延迟满足的训练,以前也知道这种训练方法,但近一段时间大家忙,都疏忽了。那么就由我开始,当晚就开始:
晚饭后,米小粒看到餐盘里的水果,跑过来说:我要这个!
我说:当你想吃一样东西时,应该怎么说呀?
米粒干脆地答道:我想吃这个水果,可以吗?
我说:当然可以!但是麻麻现在在擦厨房,手很脏,请米粒宝宝耐心等一会儿,好吗?
米粒愣了一下,没吭声。 我又问了一遍:请你耐心等一等,可以吗?
米粒想想,然后用上扬的强调回答我:可以。 之后蹦蹦跳跳地到客厅去了。
我心里暗喜:嗯,丫头还是有耐心的。
一会功夫,小米粒又跑过来了,说:麻麻,我要吃这个,可以吗?
我一边擦手一边说:哎呀,麻麻现在要去倒垃圾,你看,这么脏的垃圾袋,应该扔掉的?
米粒想想,说:奥。 然后又跑开了。
我不慌不忙地倒了垃圾,回来洗干净手,叫小米粒:米粒宝宝,来吃水果吧?
小米粒象一匹小鹿,开心的蹦跶过来。
我拿了水果刀,说:现在麻麻要先把水果刀洗洗。
小丫头很耐心地等着。
这次,我终于把水果切好了,轻轻地递给米粒一块,说:小米粒,你的水果。谢谢你耐心等待!你真棒!
小米粒说:谢谢,不客气。 拿着水果再次蹦跶着跑开了。
这次的良好表现可能是基于粑粑麻麻都在家,吃饱了,喝足了,不困不累,情绪好等等。无论如何,这种对话方式最近一段时间会经常出现在米粒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