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有个玩伴——小记米粒和闺蜜的友谊发展

(2010-05-24 11:10:59)
标签:

育儿

米粒

玩伴

小妞

小朋友

小金

分类: 育儿心得一箩筐

 河东狮——吼!!!!!!!!!!

让孩子有个玩伴——小记米粒和闺蜜的友谊发展
河东狮——狂吼!!!!!!!!(米小粒都被震瘫了(*^__^*) )
让孩子有个玩伴——小记米粒和闺蜜的友谊发展

 在没生米小粒之前就看过文章,说让宝宝从小就有个一起玩的固定的玩伴,有助于小朋友的社交能力,有利于小宝宝情商发展。关于这个话题老早就想写了,但为了让自己对这样的定论更有自信,便一直在观察小米粒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的种种表现。自从米粒过了1岁半,跟不同的小朋友玩会有不同的表情和态度,而且最近越发地明显。

  小米粒有个从5个多月大就经常在一起的闺蜜:小黄金。还被抱在怀里的时候,基本上天天俩小妞都要混在一起,那时候她们谁也不看谁,无视对方的存在,但我们做父母的依然每天都出来晒太阳,让俩小妞一起搂搂抱抱的。

  再大一点,小黄金先会爬了,米粒却迟迟不肯“动”,好像俩小妞还是各玩各的,那时天气凉了,我们两家就天天互相串门,在一大堆的玩具里,米粒和黄金照旧互不干涉政策,偶尔有冲突,也是稍一点拨就息事宁人了,好像两人还是平行线。在这段时间里我看过相关的书籍,知道这时的宝宝还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会一门心思地“钻研”自己的项目,但同时对其他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有所观察,也就是说虽然各玩各的,但对方小宝宝在玩什么她都知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发现每天到了傍晚要回家的时候,米粒就哼哼唧唧一万个不愿意,黄金也会指着小米粒家的方向,胳膊迟迟不肯放下。。。。。。

  等到米粒会走路了,黄小金跟不上了,于是米粒在前边跌跌撞撞的跑,黄金麻麻抱着黄小金在后面不慌不忙地跟着。有时米粒也会拉着黄金的手让她下来走路。等到黄金也会走路了,我们两家人一起到三亚旅游两个星期,俩小妞一起玩的很high。可就是到这个时候咱还没觉得她俩有啥特殊感情。

  进入呀呀学语阶段,两个小朋友的友谊好像一夜间突飞猛进,对彼此的牵挂陡然增加。在楼下,俩小妞离着能有500米远就能认出对方,然后哇哇大喊着飞奔过去,恨不得脚下长个风火轮,奔到跟前还没等站稳呢就伸出胳膊搂在一起,熊抱一个,之后贴脸,再之后kiss!这一套程序完成后才能冷静下来,手牵手地走一走,但通常的情况是小米粒kiss之后扭头就跑,黄小金就在后面喊:米密~米密(米粒),小鸭子一样一扭一扭地跟在后面。米粒玩什么黄金也要玩,黄金玩什么,米粒也吵吵着要玩。

  有一次俩小妞牵着手,顺着路边慢慢走,走了好远的路,一边走一边“咕噜咕噜”说个不停,谁也听不懂她们的语言,只有她俩自己明白。大人跟在她们后面,乐不可支地看着她们小小的的走起来歪七扭八的背影,真不敢相信这是两个还不到1岁半的小宝宝,感觉她们就是两个已经长大了的好朋友在说着悄悄话。

  还有一次,米外婆推着米粒的车出来,俩小妞非要一起挤坐在车上,米粒站起来黄金也站起来,于是就一起站在车上,扶着车把,时不时还转过身来互相抱抱,然后一路高歌着往前行进。

  现在又长大了一点,黄金每次要跟米粒分别时都会指着自己的粑粑麻麻嘴里喊着:抱抱,然后再指指米粒,意思就是让粑粑麻麻抱着米粒跟她回家。每次米粒在一个地方玩不肯回家,米爸只能无奈地说:小米粒,咱们出去看看黄小金在哪里还不好?小丫头立刻放下手中的玩意儿,往回跑。

  再来说说米粒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的状态吧。远远看到邻居小宝宝,米粒也会热情的挥手招呼,但依然是步伐依旧地该往哪走就往哪走,没有见到黄金时那种激动。跟其他宝宝一起玩时,也很投入,但经常突然间就跑开,也不管人家喊她叫她。跟别的宝宝say good-bye时,要么很干脆,要么就不说,如果是跟黄金bye bye,通常会不答应地燥乱一小会儿(*^__^*)。

  我们总感觉在米粒心里时刻装着小黄金,她很清楚地知道小黄金是她的朋友,我想“朋友”这个概念对于米粒来说就是黄金,就像她知道每天晚上睡前要读书,会自己爬到床头找喜欢的书拿给麻麻;就象她知道晚饭想吃蘑菇和木耳,就会指着盘子说:菇、沫儿;她知道小黄金是她的好朋友,就会在走到黄小金家楼下时大喊:金金!

  当我们看到米粒对待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时,意识到婴儿时期的玩伴效应现在显现出来了,小米粒心里始终有个朋友的概念,始终有个牵挂。虽然有时在吃饭时闺蜜在门口敲门,小米粒就再也不肯好好吃饭,喊着叫着拍巴掌要下来,我们也没有意见,不吃就不吃吧,一顿饭菜和小妞的心情哪个更重要呢?

 

  下面是引用部分看到的言论:正如孩子的身体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疾病一样,孩子的心理同样也会发生某些偏差。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很多大孩子的心理偏差都是始于宝宝阶段(0~4岁)。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需求却常常得不到满足。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家庭周围的条件让孩子去找小玩伴。可以请别的小朋友来家玩,也可以让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玩,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去院子里玩。

其次,要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儿童乐园、亲友家走走,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别的小朋友,并和他们一起玩一会。

第三,即使家里有条件照看孩子,也最好能在孩子1岁半以后送孩子上一个时期幼儿园,使他能有经常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机会。

总之,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克服缺少小玩伴的缺陷,以利于儿童语言、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育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