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追溯三代周王,传说宣王即位,有个四十岁的老宫女诞下一女,取名褒姒。传说,上一任历王时,此女在宫中偶遇趋祸大蜥蜴而受孕,三十年后,老而产女。原因不详。宣王得知此事,谓之不祥之兆遂杀宫女,弃婴于清河滚波之中,回头看一眼,感觉怪怪的,似乎冥冥中还有牵连。
褒姒果然命不该绝于此,注定长大将有番‘大作为’。故,因她而死的人又多了一个,此人植桑养蚕,在河边收养小褒姒,见之肤如凝脂,清透的跟蚕宝宝一样,似乎能看到柔红的血液织出一片片朦胧的红蕴。孩子在贫农家庭养大了,命硬的结果就是人口稀少养蚕的人更少。后来幽王即位,在民间各行各业抽调美女入宫,偶得了褒姒。褒姒蚕宝宝似的躯体,梨花带雨的双眸,柔弱的神态,完美的受虐小女儿形象,想不得宠都难,杯具接二连三开始了…
幽王后的儿子-太子宜臼,因褒姒之子伯服而被废。王后更加嫉妒&怀恨褒姒,将其养父屠戮杀死。‘蚕宝宝’又没了爹,亲母、养父一个个冤死,想象一下褒姒那抑郁忧愁,委屈难当的仪态。再想象一下,仇恨的种子生根发芽显形之后的那种更加冷艳凄美。是不是反差极大,更有一种喜剧色彩?
幽王欲博一笑而撒千金,‘烽火戏诸侯’这是后话。
啾啾鸟鸣,茫茫草浪,巍巍城墙上,褒姒凄凉一笑,或者说冷冷一笑,致自己于‘亡国妖孽’之名。谁又说得清是无心还是有意?!若是无心,褒姒这个人物似乎除了苍凉什么都没有;倘若她是有意,似乎显得更可爱一些,不是拿无知当个性,心里是燃烧着生命烈焰的;而当时她‘亡’的也不是一座巍巍王朝…
后申国联合戎人灭幽王后,褒姒被掳。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女子,这时候选择去死是必须的。心已死,身于何处又何妨,‘我仇即报,虽死何惜’,就让姒随父母亡身流于江海,此生痛快终了。留下了古来最悲美苍绝的‘千金一笑’。
这么说的话,褒姒是坚挺的!
--------------------------------------------------------------------------------------------------
此为戏说,其实也有历史凭据。光阴荏苒,涛涛烟尘席卷250年西周王朝,把罪过归于一个女人,太过分了!女人在封建王朝变迁中99.99%是被玩弄和掠夺的对象。出于报复,为灭西周出了那么一点点力,是不是让褒姒这个形象有了那么点儿人情的温度…我不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