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公路交通
(2014-11-18 11:25:00)
在昔日的社会背景下,道路发展是极其缓慢的。
平山公路的出现,可以说起于战国时期。那时,中山国古城街衢陵区之间已是公路纵横,但那只是在宫城之内。清乾隆年间,在拦头起大崖上开修了十几华里的驮运路,但也仅通山西。民国初年修了县城至洪子店之间36公里的简易公路,可通双轮马车。在县境东部乡村之间修有木轮大车道。1940年,侵华日军将平山城西南贾璧至王平5公里的沟洼道路,改线到高岗平地,出现过两条平行线路。解放战争时期,在大集镇之间修了一些简易公路,偶有汽车行驶。这就是建国前平山漫长历史中公路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迅猛发展。首先改建了石阎路(石家庄到山西阎家庄公路)。这本来在明代就已是河北通山西的捷径,到清末形成沿滹沱河通往山西盂县和五台县的驮运干道。这些还都是简易沙土路。数十年间,经多次改建完善,这些沙土公路逐渐成为现在的水泥和柏油公路,并以此为干线,向西、南、北方向延展,形成了现在的国道、省道和地方公路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
我县境内有一条国道,即207国道,也叫锡襄国道(锡林浩特至襄樊国道)。在平山境内称阜阳(阜平—阳泉)公路。从两界峰入境,经寨北、西柏坡、王岸、官道峪等村,由盘里村出县境。长79.3公里。路线在平山境内盘山绕岭,跨沟越河,特别是十八盘段,上下陡立,曲折蜿蜒,十分险要。
省道公路有4条。石阎公路,平山段为90.3公里;平涉公路,即平山苏家庄至涉县公路,平山段33.3公里;沙东公路,即怀来县沙城镇至平山东回舍镇公路,平山段33.5公里;宜微公路,即鹿泉市宜安镇至井陉微水公路,平山段仅长3.6公里。总长160.7公里。
县道公路有5条。分别是,平岩路(平山城至井陉岩峰路)、东宜路(东义羊至鹿泉市宜安镇路)、古官(中古月至官道峪)路、要大(要子岩至古月镇大地村)路、灵岗(灵寿至平山岗南)路。以上公路总长67.3公里。
至于属地方道路的乡道,可谓遍布全县,沟通多乡,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
公路建设的速度、规模以及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近25年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道省道干线均在提高等级,乡村公路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从1991年起,平山县政府已着手“乡乡通油路”工程,到1995年即已完成南甸至王坡,古月至天桂山、小觉至蛟潭庄等7条80多公里通乡油路。后来尽管遇到199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所有公路严重损毁,但到2001年仍然实现了全县23个乡镇所在地的油路建设。
到2007年,全县的公路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2001年底,尚有358个村不通油路。2003年,河北省交通厅指示,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就这样,我县加大工作力度,多方积极筹资,广泛发动群众。到2007年底,全县717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村通”工程。几代人期盼的水泥路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如今可谓“山乡油路通四方”。这不仅解决了偏远村出行难的问题,而且也大大推动了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大力发展,加快了平山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