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敬明 青春是一门好生意

(2009-11-02 13:31:04)
标签:

最小说

郭敬明

中国

余秋雨

韩寒

杂谈

郭老板的生意经:

  好的青春文学,就是要有最精美的文字和最大俗的情节。

  书都是商品,都有定价,没必要把它上升到文学高度或者精神层面去分析。

  我、韩寒、张悦然等一批80后作家都是《萌芽》出来的,但《萌芽》没能留住一个,这对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就得有人来衬托你的垄断地位,你才会高。

  如果它给我的光环能变成钱,《人民文学》的认可我是要的。

  关于文学、选秀、传播,郭敬明能和文化记者聊两个小时,关于奢侈品牌、卸妆和皮肤保养,郭敬明能和时尚编辑聊四个小时。在香港书展上,他是穿得最奢侈的一位作家,我们时尚编辑打量了一番,Gucci、Hermes、LV,一身行套下来少说五万。香港本土的文化人有点排斥郭敬明这样的“商人”来香港讲文化,但他的讲座上小姑娘一片尖叫,把地板跺得咚咚响。作为“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ASTOR)”的董事长,郭敬明谈的都是“盈利模式”,比如《最小说》系列刊物已经占有青春主题杂志书市场份额的83%。

  今年7月,借鉴了“超女”模式的“The Next·文学之新”搞了个风风火火的颁奖典礼,粉丝团、民众投票、荧光棒、横幅、一个个走在红地毯上的光鲜选手,再次把已经签约“天娱”、成了明星的郭敬明推到舆论的刀刃上。反对者说,郭敬明在建造一条文字流水线,想以快速消费品的方式生产出一个个写手,大大贬低了文学的严肃和纯净;更尖锐的人从仿效“超女”的签约模式——不签约不能晋级、超长的签约年限——质疑郭敬明把“超女”的苛刻模式复制到文学的领域。

  然而,就在人们对郭老板的算盘非议一片时,他的小说却又应邀迈进了文学殿堂的门槛——《小时代2》在《人民文学》上全篇连载,并且还让这本老牌文学杂志卖得脱销。更让文化保守人士翻白眼的是,有14年办刊经验的《萌芽》杂志,也是郭敬明的成名地,竟然也联合99网搞起了新的文学选秀,并采用了跟“THE NEXT·文学之新”类似的粉丝投票机制。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文学界总是不停在感慨作家少,作品少,文学价值被忽视,而郭敬明一方面当老板,做最赚钱的青春文学杂志,一方面以特殊艺人的身份签约天娱,写歌词,出唱片,演电视剧,偶尔代班《艺术人生》去采访黄永玉,就得到了黄老的喜欢,亲自写了一幅大字给他,价值连城。

  郭敬明个子很小,但眼睛很亮。在谈话中他一直提到的一个词是“借力”。他,借力出版社做杂志书,借力青春写手成就郭敬明这个品牌,借力“天娱”做文学选秀,借力传统文学杂志提高自己商品的知名度,于是就连争议性也能成为他“借力”保护自己的手段和方法。

  当他明确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商人,并津津有味地向我讲价值、价格等生意经时,我一下子意识到,接受采访的原来不是作家郭敬明,那我们还能用文学的尺子去度量他吗?

  “网罗中国最好的青春写手,几年后垄断这个行业”

  BQ:你创办的这个文学大赛借鉴了“超女”模式?

  G:我经常去跟每一个行业的人聊,只要聊到任何刺激消费的点,我就会去想这个点在杂志上能不能存在,在文学上能不能存在,包括在网络上能不能存在。这个大赛就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它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让人从平民变成巨星,成名是过程赋予他而不是结果赋予他的。大家真正喜欢的就是看着他一路成长,如果观众把感情赋予到他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那就会始终跟随他,这个过程中的光亮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文学新人来说也一样。我把这一套搬到平面上来,结果是成功的,因为无论是哪个行业,大众的兴奋点都是一样的,只要抓到这个点,你就成了。

  BQ:大赛结束后,有人说你会给选手特别低的稿费,雇佣廉价劳动力,你自己怎么看?

  G:首先,外界根本不知道我们内部的情况,我们给的稿费肯定比业内平均值要高。而且,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还有《最小说》这个平台,可以让选手发挥潜力和价值,一步一步实现当作家的梦想。当然,如果非要跟我的收入比较,那是不如我,但我觉得这很正常吧!我怎么赚到钱跟你没关系,你凭自己的本事赚钱,不能因为你赚得没我多就说我不对伞?br>
  BQ:为什么要跟选手签订那么长时间的合约?

  G:我们用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搭建了舞台,让每一个选手有机会被几十万人看到,当然希望选手能在我们的平台上不断发表作品,成长壮大,签合约的时候他们都是仔细考虑过,自己和家人都同意了才会签,没有逼迫的意思,大家都是成年人,自觉自愿。

  BQ:你觉得做这个大赛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G:网罗住中国最好的青春写手,不断培养扩大,几年之后就可以垄断这个行业。其实,我、韩寒、张悦然等一批80后作家都是《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出来的,但《萌芽》没能留住一个,这对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作为文化商人,我考虑得很简单,我做一个品牌就是让人们看到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让它去产生价值。现在没有一个人会耐心地等一个作家五六年,默默追随他,这个文学选秀是否很商业化,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从本质上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好事。

  BQ:那些获奖选手你打算怎么经营?

  G:他们以后会在《最小说》上有专栏,还有照片啊、成长经历等可以和读者分享。最近他们做的省会签售会效果也很好。以后他们出书,走的是什么路线、什么定位、定的什么价位,这些我们都会专案讨论执行。一个新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红起来,是很难得的,我们公司好多签约作者都说他们生的不是时候,熬了四五年才有他们今天的名气。

  “书就是商品,没必要上升到文学高度或精神层面去分析”

  BQ:能给我讲一下你身边的智囊团是什么样的吗?

  G:我身边有两个女孩,从最开始就一直跟着我做,一个帮我做所谓的模式,一个帮我管所有作家。我们现在比较像欧美的编辑部,作者可以写自己的东西,写完了之后我觉得好就帮你出。我们有另外一条线就是企划方面,比如欧美最近流行什么样的文学样式,有没有移植到中国的可能,有的话公司的哪个作者可以接受这个任务,怎么策划,定位,包装……现在是两条线一块儿走,比较平衡,以后公司量身定做的企划可能会越来越多。

  BQ:你觉得文学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吗?

  G:文学不是商品,作家也不是,但是作家写的书、歌手出的唱片、或者演员拍的电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商品,都有定价。我们写的故事有人愿意看,有人愿意买,这就是一个合理的现象,没有必要把它上升到一个文学高度或者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去分析。

  BQ:你认为你掌握了青春文学“长盛不衰”的配方了吗?

  G:我刚出道的时候就是写校园,然后市场上出现各种网络小说,到现在所谓的穿越、玄幻等等,我认为都是青年文学的变体,一种形式厌倦了就会出现另一种,但本质上差不多。

  虽然背景年代不同,但人物真正的爱恨情仇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好的青春文学,就是要有最精美的文字和最大俗的情节。

  BQ:你旗下的作者有没有共同点?

  G: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笔很美,包括一些比喻用得也很微妙,你不能只有很滥俗的情节,文字的美丽也是重要的,比如这届文学大赛的冠军,她的文笔很尖锐、绵密,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但事实上有非常敏感的东西藏在里面。

  BQ:笛安(著名作家李锐、蒋韵的女儿)也是你这个平台推出的。今年上半年,她的《西决》在十大畅销小说中排到第九,这个很能说明你们公司的实力嘛!

  G:是,我很早就跟她谈过签约我们公司的事,但她也一直犹豫,我也没特别催促她,她在传统文学期刊上也发表过很多文章,但她以前的书只能卖到2万册,成为我们公司的签约作家后,《西决》卖到了20万册,我想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吧。在签约之前,她也在我们的《最小说》上发表过文章,但没有用力去推广,签约后我们有系列的推广方案,所以她也能体会到我们公司的实际能力。

  “如果可以把光环变成钱,《人民文学》的认可我是要的”

  BQ:杂志书这种形式也是你开创的,从《岛》到《最小说》都很成功,但现在也有其他的80后作家来做杂志书了,你觉得是在抢占你的市场吗?

  G:他们加起来的市场份额是17%,我是83%,越往后我们的份额会越来越高,这根本不用担心。我一点都不觉得是抢占市场啊,就得有人来衬托你的垄断地位,你才会高。你得用别人来衬托你的市场,养育这个市场。如果真的只剩你一家,他们消失了你也不行。

  BQ:其他作家搞杂志书会更强调品质、文学性、内涵,你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吗?

  G:我追求的是作品能不能触动你,不一定思想有多高深,多么忧国忧民,拯救社会什么的,不一定,小的也可以,生活琐事也可以,可以触动你的就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价值。

  BQ:这就是你一直强调的“小时代”概念?

  G:《小时代》比较复杂,它本质上是一个文学作品,但我在里面放了很多将来想要在这个行业探索的东西,比如在这本书中我植入了很多品牌。这本书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实验品、一个模型,包括它的写法,我留了很多可能性给它,现在在别人眼里还是一本精彩的小说,但是可能过了几年以后才会看到它的价值所在。

  BQ:确实有好多品牌,好多人骂你炫富,你怎么回应?

  G:没有吧,因为我现在毕竟自己做老板,接触的也都是这类人,所以会在外表装束上对自己有所要求,但也没有很过分呀,我身边的人差不多也都这么穿,而且我也到这年纪了,不可能再穿兔子耳朵的毛衣了。

  BQ:《小时代2》在《人民文学》连载,导致《人民文学》卖脱销那时候你有没有暗暗得意?

  G: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建立的东西,我要的是《人民文学》的话题性、权威性,我能给它的是商业价值,那我们就做一个交换,很公平。

  BQ:据说《人民文学》这么多年就没有卖脱销过。

  G:特别讽刺,只能证明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

  BQ:对你自己来讲,是不是挺想得到《人民文学》这种传统的、权威的纯文学杂志对你的认可的?

  G:如果这种认可对我这个品牌是有利的,是有价值的,如果它能给我一层光环,这个光环在别处是没用的,但是在我这里就可以把光环变成钱,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这种认可我是要的。

  BQ:赚钱是你最大的人生目标么?

  G:当然不是,我是喜欢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喜欢做有创意和有价值的事情。等公司进入正轨了,我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拼了,会去做一些玩的,不用去考虑它能不能赚钱。

  场地提供、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HUN吧 (实习记者赵芳对本文亦有贡献)

  2004年,出版“岛”书系列,为中国首套青春文学书系

  2006年,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版刊物《最小说》,据称已占领青春文学杂志83%的市场

  2007年,郭敬明《小时代》在《最小说》上连载,并与盛大合作开展网上收费阅读,此外还有漫画版本创作、电影电视剧拍摄等,一个产业链逐渐形成

  2006年-2009年,“柯艾文化”出版多部畅销青春文学,包括七堇年的《大地之灯》(30万册)、笛安的《西决》(20万册)、落落《尘埃星球》(20万册)等等

  2008年-2009年,创办“THE NEXT·文学之新”作文比赛,网罗有潜质的青春写手,企图垄断青春文学市场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周刊     郭小寒 王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