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君

(粮雨犯小错,如果我责骂了他,他就会这样的眼神看着我。我真该打住这样的不耐心的教育方式了。)
自打准妈妈开始,我就开始了育儿的历程。从胎教到如今的早教,紧紧地跟着时代的步伐,与普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有着“养儿成龙,养女成凤”的愿望。有了孩子,一切围绕孩子,一家子围着孩子转,这养育好后代的重任那是不能松懈。单从经济和精力这两者上来看,一切偏向孩子,孩子的花费永远排第一。而对于工作和孩子来讲,孩子仍然是第一,可以舍弃工作先养育孩子,可以舍弃其他爱好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自以为做到了这些,养育好孩子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然自从接触了网络,开始记录粮粮雨的育儿博客,认识了更多的妈妈们,专家们,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因为我意识到了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育儿态度。
养育孩子,我目前最缺的是耐心和时间,方法次之。
一度迷失到寻找各种各样的育儿“钟南捷径”,却忽略了有效的执行。没有行动,再多的好经验、好方法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曾经,书本的、网络的、妈妈经验分享的。。。等等,只要涉及育儿方面的经验,我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阅读甚至收藏,包括推荐的好书和益智玩具,都会尽力采购,唯恐失去了这些绝好的教育方法和机会。
学习专家和他人的关于育儿好经验、好方法固然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执行这些有效的方法和时,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耐心,也没有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空出合理的时间来教育孩子、陪伴孩子。
说起阅读,粮雨还是必较喜欢的,在过去的那一段我极有耐心并且坚持亲子阅读的日子里,每到晚上和清晨起床,他经常会主动拿起他爱看的书来让我读给他听,或者他自己先看,有想问的问题就会主动问我。就在前不久,我因为归罪于身体的原因,每天都是躺的时间多,结果一天两天孩子都慢慢地淡忘了阅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就在这几天,我感觉身体已渐好,重新拾起那些书来让他读的时候,我才发现,因为自己的耐心和时间没有保障,孩子已经对阅读不再像原来那么习惯和喜欢。
这个转变让我很后悔,因为孩子的好习惯就在我的耐心和时间问题上出现了转折。昨天我专门去买了孩子曾经爱读的《嘟嘟熊画报》的其他故事。晚上临睡前,我讲给粮雨听,他慢慢地逐渐看进去,并不断地开始提问。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曾经那个爱问“十万个为什么”,爱动脑筋的粮雨再回来。
听取专家意见,要从粮雨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兴趣为前提,逐步培养粮雨的兴趣更重要。
要说对育儿方法,专家的意见经过多年的研究,当然更有说服力,也更具科学性,然而这些方法和经验真的对我的孩子也适用吗?这个也不见得。所以,针对孩子的教育,听从专家的意见,也要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对于孩子何时开始识字这个问题,最初的想法,当然是越早越好,看神童们在1岁多的时候就认识了几千字,咱2岁左右开始识字,这都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然而,自接触了网络了,我发现很多的专家都在讲,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识字,因为孩子的视觉还没有发育完全什么的。。。涉及到孩子发育问题,那当然是得听啊。刚好,我家的粮雨也不爱识字,因为曾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孩子的极度反感而告终,于是这个刚好给我了一个不教孩子识字的理由。
然而,粮雨不爱识字,却很爱拼音,虽然汉字与拼音在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但总归是符号记忆,那要是按照晚识字的理论,粮雨如此感兴趣,想学,我还真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等他到了该学的年龄再学吗?后来,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无论孩子记忆的是什么形状和形式的东西,记这些东西总归是开动脑筋的表现,爱学好问这绝对不是啥坏事,我有什么理由非得遵从专家们的意见,不能学的非逼着学,能学的不让学咧。
如今,粮雨虽然对识字兴趣仍不大,但对汉语拼音却仍是很感兴趣,而且记得很牢。
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健全的人格比学到多少东西更重要。
自从写博之后,认识了很多与粮雨同龄的孩子,这让我看到了这些孩子的能力。基本上,我都会以孩子目前掌握的本能、接受的东西来衡量孩子的成才度。比如识字多少、会背多少唐诗、学了多少英文单词这些量化的东西来比较他们。
仍然拿识字来讲,曾经看过比粮雨小一些的姑娘认识了好多的字,粮雨的一字不识可急坏了我,我知道的当晚就买了几种不同样子的识字卡,从那天起,停掉了故事的讲述,直接进入了识字环节,孩子对识字压根不感兴趣,为了“达标”,我采用了非常手段,比如用糖和其他平时我限制孩子的东西来刺激他学习。我那些天经常把识字的卡片放在床板上的小缝里插着一大排,然而一个个指给粮雨看,他认准了我就拿下来,说错了就仍然放上去。如此反复,粮雨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些字如果拿下来了,今天的识字过程就结束。
于是乎,有一天,我去卫生间回来,发现床板上的字少了很多,我问粮雨“卡片哪里去了?”他回说猫吃了。为了应付这个过程,孩子竟然开始了撒谎,这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这是怎么啦?到这个地步,我才明白,我宁愿孩子现在一字不识,也不能用这种撒谎来骗我。不能想像,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多么坏的习惯。我宁愿他告诉我,他不想认字,今天想看图画书。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最棒的,但绝不可当孩子为炫耀的资本,盲目自信;也不可将忘记育儿的本质,与他人攀比;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好身体更重要。
粮雨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数字1-10,并且很读,不会数,对颜色也认识得很早很准,很多的妈妈都很惊奇,有时候别人的称赞也让我有点儿飘飘然,这总归是不小的成绩吧。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个孩子的优点都是不一样的,兴趣点不一样,当然先会的东西也不一样。绝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方面稍强一点就洋洋自得。学海无涯,孩子们未来的成长空间实在是太大了,育儿的路还长着咧。
我所接触的好几位孩子,几乎算得上天才儿童,会的东西不仅早而且还多,想想自家孩子会的东西真的是井底之蛙,自惭形愧,于是乎各种想法都产生了,也许别人的父母是特殊职业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也许别人的孩子真的是天才儿童,咱自己的教育方法可能实在欠妥等等。这些奇怪的想法充斥脑子的时间不短。
对于孩子的教育,就算本身是教师职业的父母来讲,仍然是学生。可能他们在教育知识上更胜一筹,但要是医生职业的当然身体更胜一筹,于是乎想想,难道这些成才的人的父母都是这些有利的职业吗?当然不是,如今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孩子天真的笑脸,还有一个好的身体,再才是孩子的学习,为了自己的虚荣,而不顾孩子的感受,这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
教育孩子,以身作则,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强要求孩子做到。
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实在是不假,这也是作了父母后,我体会很深的一个道理。孩子小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了眼里,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经常地,我和妈妈们会谈到孩子们模仿家长的小大人样和事情,会觉得孩子们聪明又可爱,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然而,这些好的行为和语言被孩子接受,那么坏的言行同样,孩子也尽收眼底,这一点特别是在孩子们出现行为习惯问题上,而我们往往忘记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可有做了一个坏榜样。在责怪孩子的时候,先想想是否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就拿吃饭这事儿来讲,可能很多人与我一样的经历,粮雨在吃饭的习惯上一直不太好,原先是不爱吃,强喂,追着喂,当然我们有买餐椅,小的时候还能固定住,大了后坐上去就开始大哭。后来发现他看电视时吃得挺好,奶奶在家一般是边看电视边喂,这样吃的到是多多了,然而这习惯是必须改掉的。奶奶也觉得这习惯得改。有一段儿,我天天追着看电视剧《狙击手》,端了饭碗荚上菜直奔电视而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家伙当然追着我的屁股后也去看去了,边吃边看。看得忘形的我全然忘记了我的坏榜样。后来责骂孩子的时候我番然醒悟,我有什么资格责骂他啊,我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怎么能要求自制力差的孩子呢?
孩子偶尔的骂人语言出现时,孩子爸爸也应该自责一下,先错的是他自己。为了孩子,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约束自己,我想这应该是我和孩子爸爸要共同完成的事情吧。
育儿路上,我与孩子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我们永远都是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会经常地反省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把育儿之路走得更顺畅、更宽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