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盘攻略:技术调整中仍可考虑逢低买进

(2009-10-27 08:54:11)
标签:

证券

股票

资金净流入

主力资金

a股市场

美国

分类: 早盘布局
      周一早盘我们大盘观点是:周末消息面总体平静,美股上周五振荡下跌。至于周一大盘走势,我们认为强势振荡为主。
      大盘实际走势验证了我们的研判:周一早盘延续上个交易日强势小幅高开,随后在市场抛压下逐步走弱,呈高开低走之势,午后在有色、钢铁、汽车板块活跃推动下,逐波小幅反弹。市场成交量较前日小幅萎缩,两市成交2230亿,至收盘,上证收于3109.57点,微涨0.06%,深证收12815.26%点,微跌0.22%。
     从盘面上看:行业板块方面调整居多,银行券商、地产、煤炭、石油等权重板块相继陷入调整表现疲弱,拖累大盘;医药、家电、汽车等消费板块表现较强,有色板块午后再度活跃;题材方面,流感受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刺激表现极为强劲。收盘时,两市共有11家股票涨停,无一家股票跌停,上涨家数与下跌家数比为10:11。当日,涨幅超过大盘涨幅的个股,占当日开市家数的46.22%。从上述数据和当日个股表现看,大盘平稳,个股相对活跃,但分化现象还在继续。
      用“策略大师软件平台”资金流向监测来看:周一大盘窄幅振荡,收高位十字星K线,成交量萎缩,主力资金净流出约20亿元。从周一主力资金动向看,主流板块方面,仅有有色金属出现护盘现象,其他如房地产、金融、煤炭等振荡休整,其中有色金属主力资金净流入也不足5亿元,房地产板块主力资金反而净流出约11亿元,煤炭石油板块主力资金也净流出约6亿元。相对来说,题材股周一表现更积极一点,医药板块在美国宣布全国甲流感进入紧急状态消息刺激下,表现强势,该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约30亿元。此外,中小板主力资金净流入约7亿元,新能源汽车主力资金净流入约4亿元。相对来说,新流感题材周一唯一具有明显板块热点。
      从财经新闻来看:上海证券报:本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沪深两市共有601家公司发布2009年三季报,除去上市新股,577家可比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3896.37亿元,创造净利润1701.6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28.76亿元(去年同期为14125.13亿),但合计净利润却逆势增加了5.59亿元(或0.33%)。具体业绩方面,上述601家公司中共有500家实现盈利,309家公司业绩同比增长,占比分别为83.19%和51.41%。截止目前披露三季度报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将近1半,对此,我们认为可用业绩喜人来形容,明年上半年将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期,因此目前上市公司优良的业绩状况将会得以延续或进一步大幅提升,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股市将有流动性推动转向业绩推动。
      从外围市场看:受美元指数上涨拖累能源与原材料板块下滑影响,美股周一在上周五大幅下跌基础上再次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04.22点,至9867.96点,跌幅为1.0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12.62点,至2141.85点,跌幅为0.5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2.66点,至1066.94点,跌幅为1.17%。原油期货下跌了2.3%,至每桶78.63美元。原油期货盘中一度上涨1%以上。黄金期货下跌了1.3%,至每盎司1042.80美元。美股走出了冲高回落走势,收盘跌破9900点整数关口。美股连续两个交易下跌,港股今日有补跌要求,对A股市场将起到拖累作用。
      周一A股市场价平量减,盘中窄幅震荡。由于前期大盘累计涨幅不小,再加之本周创业板正式推出和工商银行今日2360亿股解禁的,部分资金选择了获利回吐,等待市场明朗。许多上市公司的业绩报中报喜多于报忧,由于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明年一季度将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期,因此我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还将会持续增加。这对我国A股市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行情是极为有利的,而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成为驱动我国股市上扬的主要动力。保险资金已经在9月份提前加仓,这意味着保险资金看好我国股市今后的行情。从周线看,属于短线涨幅过大的整固性走势,属于非常良性状态。周二消息面略微偏暖,美股隔夜冲高回落。对于周二大盘走势,我们认为低开振荡为主,有可能以小阴报收。

 

友情链接:策略大师炒股软件3.4.6下载(免费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