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说松,表达的思想有许多个方面,我们不锻炼的人,一看,松就是一个字,松。这个字很好,对于体质柔弱的人来说,这还真是一句好话,可是效果怎么样?因为各人千面,就不能说得清楚了。我赞成体质柔弱的人去爬山,爬山好啊,神清气爽不说,因为爬山暗含了太极拳规矩的许多可能性,在无拘无束中,身体也趋好,腿力也增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哦。
大凡锻炼,起初以伸胳膊蜷腿,活动锻炼为主,益处很多,活动锻炼久了,与爬山的道理是相符的,增加太极拳轨迹需要的能量,这比一味的打套路要好得多,能增加许多的可能性,打套路就怕把你的那些可能性堵死了,反而有害处。
有了基础,才会有太极拳需要的目的与结果,这样我们就要说内家拳特有的东西,那个劲,劲的表述是为了力的区别,是就我们认知力的层面上,做出来的另外一种表述,包含了我们曾经认识的那个东西,又增加了另外一种陌生的力,这就相当于烙的干饼里加了些个鸡蛋,口感味道有了区别而已。
劲是往下的,所以叫沉下去,叫沉劲,一个沉字,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说,体质柔弱的人先去爬山了,这是叫站不稳的人,增加站稳的可能性,叫站得住的人,能够扛得住那个沉下去,还不明白的话,猫步很简单吧?按照规矩来,体质自觉很好的,你也知道原来我扛不住自己的,所以,先知们说,好拳是自己扛着自己走。这是锻炼的法子,是渡河的那条船。
从拳锻炼,这样看来,要像是爬楼梯一样拾级而上,也像是砖块垒墙,少了一块不行,一步五磴台阶,那还不累死么?
劲不是那个我们所说的使力气,那是单方向的力,劲是向下的,是合力,这是形成站立浑圆的必需条件,因为是向下的,才有个沉字,这个沉字与松静沉稳有联系,相当于练法,也就是说,松静沉稳就有可能得到那个沉劲,只是说可能哦,没有说一定可以得到它,松静沉稳的好处是不怒力怒气,不代偿,这没有害处,矛盾的问题是,体力达不到,腿力难承受,刚一静还没松呢,那里就哆嗦上了,有人怕丢面子坚持一下不起来,这不,代偿就用上了,这就像掉在水里不会游泳的人呐,没有稻草可以抓,只能自己扑腾了。这个问题再能的人也只有低头的份,唉,路漫漫其修远兮。苦处来了。
所以,我总结,太柔弱的人爬山要比打拳好,因为除了身体上的益处外,思想上的益处也是很大的,说得浅显些,每个柔弱无力的人,基本他的思想也是生锈很久了,看看天地,狭隘与禁锢也就会随云不见了。
也许你不觉得,心胸比身体更重要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