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扬州】何园,琴棋书画居家亲

标签:
林仙儿烟花扬州何园晚清第一园旅游 |
分类: 烟花扬州 |
【烟花扬州】
何园,琴棋书画居家亲
少时去苏州园林,完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蹭在游人堆里,听着导游介绍那些亭啊,台啊,叠石呀,水榭呀,诺大个园子,应该是住上拖家带口几十号人吧,却没听着也没见着居室所在,想象不出那些文人是怎么吃饭、睡觉的,不觉有些遗憾。
扬州的何园却告诉我,这里曾经就是家居的模样:前后两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以回廊相接,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中两棵巨大的玉兰树和绣球树枝根盘结,相依相携。春夏繁花点点,浓荫蔽日,秋冬则枝摇叶落,日影穿堂,遂得一雅号“玉绣楼”。楼道即是走廊,从老爷的书房直到小姐们的闺房,一间挨着一间,自在而宽敞。里面的陈设似乎依样复原,绣床很大,妆台嫣红,箱笼和绣凳随意地搁置一边,过往的游客不觉啧啧感叹。想来也是,园主何芷舠不过才做了四品道台,却能挟巨资归隐扬州,还购置了据说是带有世间唯一的石涛叠石的片石山房在内的双槐园,并将它改扩建为寄啸山庄,亦称何园。
出得玉绣楼往前,不多远便是水心亭。挑起在水面上,正好被四周独特的二层复式回廊包围着,成了这个家族古色古韵的大戏台。有乐音从水心亭发出,导游介绍说为了使声音产生更好的共鸣,还特意在水底埋下几口大缸,相当于安装了几个大音箱。想那造园人实在聪明智慧,但不知哪天也会复原到让我们一饱耳福呢?
正遐想间,不远处竟真的传来一阵貌似越剧的唱腔。寻音而去,一间不大的厅里,三五成群上了年纪的阿姨正围坐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演唱着,身边的小茶桌上散放着曲谱、茶水和果品之类。隔窗听了一段“十八里相送”,英台送到家了,我也循着花墙下了楼。
花墙也是何园一大特色。倚着蝴蝶厅逶迤而下,靠花墙的一侧砌就了带护栏的空中走廊,廊上有顶,既可挡雨亦可遮荫。居高望下,很有些风清月白的诗意,可惜手中少了把团扇。花墙上则开着各式各样的花窗,有圆形,方形,长菱形,六角形,梅花形,花瓶形,不一而足,纷繁多样,似乎是一排不重样的画框,画里画外或是一丛红绿相间的南天竺,或是疏影横斜的几根梅枝,或是两杆修竹,或是一角飞檐,或是一眼望去的三重五重小门,重门外一闪而过的,是举案齐眉的影子,间或银铃似的笑声……
一心惦记着“扬州八怪”之一石涛的叠石孤本,便转身穿过一个小院,过一条巷道,再折过一道拱门,门楣上的“片石山房”据说就是移用的石涛墨迹。园中设计也是以石涛的画稿为蓝本,表现其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石涛大师当年堆的那座小假山,现在被称作“滴水喷瀑”的整个假山就这样贴在墙上。和个园的“春夏秋冬”的实景相比,这里的“琴棋书画”又可谓匠心独运:池水呈不规则的弯曲形状仿若琴弦,亭下叮咚作响的泉水宛若琴音,棋则是亭中的大树根棋盘和权当棋子的两个树桩小凳。书呢,有些复杂,找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走廊两侧依墙而建的小书房。画很简单,亭子的北山墙开有一方花窗,花窗后面有一盆景,这是小画。房里另一扇大窗,将对面的假山和下面的池水尽收眼底,方为一幅流动的自然大画。
蓊郁,是何园的一大特色。
主人很风雅:取意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
留声机在当时可是非常稀罕的西洋景。
http://s7/middle/5d9daa86nbd67a1c77f46&69019
伫立许久,为那卧房外的风景——
http://s16/middle/5d9daa86nbd67a2d9842f&69020
绿墙,沁凉。
http://s11/middle/5d9daa86nbd67a45d9a7a&69024
镇园之宝——
http://s15/middle/5d9daa86nbd67a4eef89e&69025
飞檐。
红颜。
框景。
移步换景……
(此组文图已经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
前一篇:【烟花扬州】个园,一园揽尽四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