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旷野,孤寺,一人。
一天又一天,春夏复秋冬,印涵法师已在这里落单十年。他喜清净,不喜喧嚷,名利自是置之度外。
据印涵法师讲,挖寺庙的旧址时,发现有古砖,上面写着“永平六年”。人们据此推断,这座庙宇应建于这个时间。由此说来,它比东汉永平10年创建的洛阳白马寺还早4年,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最早寺庙。
据有关资料得知,社旗千佛寺兴盛于东汉、唐朝、宋朝,明、清时为它的鼎盛时期。千佛寺当年建有前中后殿三进,东西厢房若干,有大雄宝殿、观音阁、八大金刚殿、哈佛殿、张光殿、如来佛祖殿等,大小房屋计30余间。有受戒僧人20多人,另有勤杂人员多名。鼎盛之时,四周诸姓佃户皆送子女入庙修行,寺庙油、槽、粉坊一应俱全,后来形成了庙会集市。清代曾设千佛寺保,管理薛庄、窝沟张、草庙王一带60多个村子。解放前因各种战乱,千佛寺部分房屋被折除,但正殿、石碑、寺址保存完好。解放前,常住众上百人,寺产数百亩,碑石林立,梵呗悠悠。社旗县建县后这里曾当作小学,办学期间重建了一些房屋,1958年,由于政策极左,千佛寺被拆毁。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小学搬迁出去,如今的千佛寺小学仍沿用了这一名称。2004年在一些大德善士的支持下,千佛寺进行了简单的重建。千佛寺寺位于前曹村的腹地,占地二十亩左右,地貌独特,寺院高出地表1米多,离最近的村子千佛寺村也有一里多地,远离尘世,环境幽静,利于修心养性。上海下贤老和尚曾在这里修行数年,益使这座寺庙增添了无穷魅力。
千佛寺现存石碑三块,一块已不可辨认。两块略可解读。其中一块清代石碑写有以下字样:“重修古迹千佛寺碑记
佛在西域所居之处……汉明帝之时,赴东土而……度化生之……古有……佛祖大殿,至今*远。风雨颓坏,有景方……修皆为功&功浩大,独力难成,募化十方积善之家,……之心**菩提……以功***碑上留名,*不朽云。皇清乾隆二十六年岁次秋月中浣吉日”
另一块为明代石碑,背面写“碑记 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南阳府中护卫是”字样。正面写有下述文字:“修建古迹千佛寺碑记”
……
明代石碑

清代石碑









印涵法师


未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