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七】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12-05 20:20:47)
标签:

教育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胜煌

分类: 洪熙题库[题目]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七】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文做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开始把保护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议事日程。《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含这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态血脉相连。

2.下列对“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风采。

B.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被强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体现该民族独特思维传统,所以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该民族独特精神存在的重视,是该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3.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4.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参考答案】

1.A.各种传统文化中既包含非物质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

2.C.题干为“对于许多民族”,C项误解为“每个民族”,以偏概全。

3.D.根据23段文意筛选概括可得。

4.CA项错在“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B项错在“文化交流往往是……侵蚀”,D项错在“定能免于失传”。

(白胜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