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浙江卷高考作文

(2018-06-12 15:00:34)
标签:

2017年

高考作文

教育

浙江卷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分类: 美文范文[佳作]

2017浙江卷高考作文

 

浙江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指导】

“有字之书”,指通常意义上的书籍;“无字之书”,指生活、阅历、社会实践;而“心灵之书”,则强调对自我的反省,对自我灵魂的提升,如康德、柏拉图对自我之思考等。

“有字之书”乃“无字之书”的基础。多读“有字之书”,我们才能丰富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则是前面二者的目的所在;只有积累了“有字之书”,丰富了“无字之书”,我们才能很好地反思,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高贵。三本“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促进了人的进步与成长。

 

【考场佳作】

【考场佳作一】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浙江一考生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觉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

“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束缚的典型。这时便需要“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它让我们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缺席的现实。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极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成功解密】

文章写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开篇引禅语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考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特点及其作用,言简意赅;而后,考生在第五段指出无字之书存在的问题,顺势提出“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导”这一观点,过渡自然;在此基础上,考生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

本文很显然着重强调了心灵之书,文末再次说明用心才是读书的重点,十分深刻。

 

【考场佳作二】人生东流水,漫漫修心途

浙江一考生

看到书,也许有人会想到一册册有青色书脊的书,也许有人会想到“无字之书”——生活,也许有人会想到自身——每个人都有一本“心灵之书”。在笔者看来,世上有形无形之书无数,但这所有的“书”,皆是为“心灵之书”服务的。人生如东流之水,是一条漫漫修心路。

“有字之书”,博人以文,长人之智。托·卡莱尔曾讲:“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书籍横贯古今,承载着数千年历史,开启过新的时代,其蕴藏的知识包罗万象,能满足各类人的需求。孔夫子曾教导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孔子坚信书籍是人类精神的滋养地,若不学习书中精要,人无以安身立命于天地间。“有字之书”的力量又可在人们信奉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得到印证。《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对诗词信手拈来,她读过的诗书都被她内化为自身恬淡自然的气质,这无疑佐证了“有字之书”对人心灵的升华起着积极的作用。

“无字之书”,惠人以行,长人阅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生活在为人处事上对每个人都能给予最直接有效的教导。生活中,我们领略“露从今夜白”的自然意境,体验尘世的人情世故、爱恨喜哀,我们跌跌撞撞地前进,寻找着最真实的自我。生活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活给别人的,我们应在生活中寻找并活出自我,感受“无字之书”的无穷魅力。

稻盛和夫曾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人生就像一本书,有的人匆匆翻过,最后一无所得,守着荒芜的心灵怅然若失;有的人珍惜时光,在书籍与生活的海洋中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知识精华,不断地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中国古代哲人中,孟子强调“尽心知性”,庄子追求个性的保全,两者的学术风格固然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修炼心灵的重要性,因而均成为后世敬仰的圣人。可见,“心灵之书”是人一生的审察官。

人的一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为“有字之书”,一本为“无字之书”,而最重要的是要读“心灵之书”。人生东流水,漫漫修心途,愿我们都能在知识与经验的土壤中,修养心灵,从而走向成功!

 

【成功解密】

文章题目灵活地运用比喻,表明行文观点,夺人眼球。相较于千篇一律地对三本书进行并列论述的文章,本文强调前两本“书”是为心灵之书服务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行文中,考生紧紧围绕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是为心灵之书“服务”的观点展开,并在段首亮出分论点,清楚地阐明三本书之间的关系。对孔子、武亦姝、稻盛和夫、孟子、庄子等名人,或引其事例,或列其名言,穿插文中,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极具说服力。

(皓月空明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