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学游泳”材料作文解读例析
(2015-04-14 14:51:41)
标签:
兔子学游泳材料作文解读例析作文辅导教育 |
分类: 皓月讲台[传承] |
“兔子学游泳”材料作文解读例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它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9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命题解读】
作文材料采用了寓言,看似浅显的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其寓言既贴近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富有社会现实意义。命题开放性和含蓄性兼顾,确保了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写作这个题目,能否抓住寓言材料的重点事件和中心形象是立意准确与否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材料的中心事件是大家对兔子学游泳事件的评判,材料的中心形象是兔子,所以最佳立意角度可就此展开。对兔子学游泳事件,材料中的教练野鸭、评论家仙鹤分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野鸭以为兔子好长时间没有学会游泳,是因为它的主观努力不够,在这里,野鸭强调的是只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观点;青蛙认为与其训练兔子游泳不如训练兔子奔跑,强调的是发挥特长、扬长避短的观点;仙鹤则从生存的角度,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克服弱点也要发挥优势的观点。三种观点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这为考生多角度多侧面立意提供了写作上的暗示。材料可供选择和挖掘的角度很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地拓宽考生创作的思维,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有别于旧材料作文的东方,也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可贵之处。
【考场佳作】兔非鱼
让兔子下水,让走兽高飞,这是多么朴素而美好的“大同”理想。然而走兽没有羽翅,兔子没有鳍尾,这样强迫走兽跃崖,兔子跳水而求一个“个个全才”,便是孟子所谓“求全之毁”。“君子不器”的通才大概是最长也最远的梦。因为鳞片与歌喉的兼得古今中外好像只属于那个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
还是孟子说“二者不可得兼”。
我们总是希望将所有的美好加诸于一个人身上。就像我们希望李煜可以上书韬略,下写愁情;希望赵佶可以左手国策,右手花鸟;希望纳兰可以口吟《饮水词》,手斩胡虏头……思及此,原来我们也是逼兔子下水的“罪人”。
青史竹帛总是事与愿违:李煜献城,赵佶丧志,纳兰心事无人知。虽然如此,李煜难道就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一代词宗了吗?赵佶就不是一幅花鸟价值连城的无限才情了吗?纳兰的《饮水词》就不被争相传唱了吗?
不是的,如果你还惊艳“一江春水”,如果你还珍视花鸟如生,如果你还牵念“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请高抬贵手。
请放兔子一条生路,留给鱼一个特长吧。请放兔子一条生路,既然兔非鱼,又何必强求呢?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打开一扇窗。中国有同样的誓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古有琴师师旷,辨音第一,而目不能视。对于师旷来说,能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自毁双目,何足道哉!清有康熙大帝,文韬武略,略逊诗文,然而一国之君,能治国有道,诸国来朝,难道还不能得到世人的褒奖吗?
不是全才又何妨?不十全十美有何错?管仲爱财,难道就不是贤相?孙子膑脚,难道就不胜庞涓?汉武专制,难道就不是英主?
生而为人,就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全才;生而为人,就宽容别人不能十全十美;生而为人,就欣然去发现这个世界不仅有天空,海洋,还有陆地;不仅有飞鸟,游鱼,还有兔子。
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我们何不能以古之君子之心,看待他人、自己和世界?
子非鱼,何必曳尾?
子非鸟,何必高飞?
子生斯世,何不乐见有兔非鱼,而欣然享此“和而不同”之美?
【点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考生旁征博引,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积累,或直引,或化用,都恰当好处。文章在论述说理时,先由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用丰富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多用排比和反问,充满气势,令人信服。此外,语言无疑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文采斐然,令人不忍释卷。能在考场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篇佳作来,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