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正方】名师出高徒
(2013-05-06 08:53:20)
标签:
名师出高徒名师高徒演讲稿辩论稿校园 |
分类: 演讲辩论[发言] |
【辩论正方】名师出高徒
在197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人们惊奇地发现物理学奖的三位获奖者中,美国的拉格肖和温伯格不仅是同一大学的学生,而且也是纽约布朗市高级中学的同窗。经调查,这个班的昔日的学生,如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卓越人才,单在物理学方面,就出了八名博士。
为何这个班如此人才济济呢?原来是由于一些优秀教师的指导。这个班的教师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激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养成了不断深入思考的习惯。终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成为了自己领域内的优秀人才。
这正印证了我国的一句谚语:名师出高徒。名师,指的是在某一方面有造诣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人。如果把人比作知识海洋中遨游的船,那么,“名师”就是好的舵手,没有好的舵手,就很可能迷失方向,不仅不能到达目的地,甚至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由此可见“名师”的重要。古往今来,由于得到“名师”的帮助而成为人才的,数不胜数。
明朝大将史可法,忠勤职守,而他能如此,正是受了其师左光斗的言传身教;而近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能作出巨大贡献,也是离不开他的恩师——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慧眼识才和谆谆教导的;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正是他的老师佛罗基奥的严格要求,为他今后成为一代画坛巨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离开“名师”的培养和教导,这些“高徒”是很难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大家都希望遇到一名好老师,其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同一个人,有无循循善诱的“名师”,对他是否能学有所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不也正说明了“名师”的重要吗?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名师出高徒”,指的是“名师”更有可能教出“高徒”,而并非否定自学成才的可能;更不是说,不管主观条件如何,只要经“名师”一点拨,立刻就“化石为金”,成了“高徒”。我们无意否定“主观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一科学论断。“名师出高徒”应理解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个人,有“名师”的帮助,这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成为“高徒”。即“在主观条件相同时,有利的客观条件更有助于事物的发展。”
打个比方,对于一粒种子来说,有充足的养料比没有足够的养料时更容易发芽、结果。可是谁也不会说,没有充足养料的种子就一定不会发芽、结果;更不会说,无论死活,不论好坏,只要是种子,有充足的养料,就一定能发芽、结果。这与“名师”与“高徒”的关系有相似之处。
因此,只有在正确理解了“名师出高徒”的含义以后,我们才能真正重视“名师”的作用,在“名师”的指导下,不断努力,争取做出成绩,成为“高徒”。(刘亮)
【评点】
正方先用确凿的事例引出论点:“名师出高徒。”然后将名师的概念定位在:“在某一方面有造诣且善于教导学生的人。”且进一步用形象的比喻指出有无名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充分强调名师的重要性。
正方在论述过程中逻辑严密,且能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正方指出:名师出高徒,但并非高徒一定出自名师,不否认自学成才的可能性;名师出高徒,也非只要有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对“名师出高徒”这一观点正确的理解应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个人,有名师的帮助,这人更易获得成功,即:“在主观条件相同时,有利的客观条件更有助于事物的发展。”哲学观点的引入,更有助于观点的阐述及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