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的任务设置
(2013-01-25 10:16:39)
标签:
研究性学习任务设置任务设计教育 |
分类: 百丈论瀑[杂谈] |
研究性学习中的任务设置
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不能像过去那样拘泥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在一个单元的概念下设计学习活动,将割裂的学习课时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单元,强调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确立学习的主题,综合筹划几节课、十几节课,以至几十节课的学习任务,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各种类型教育技术和媒体组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任务并非是随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
研究性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由4~6人组成。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最好是单个学习者所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凭个人很难实现任务目标。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小组结构与活动的设计。小组内需要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成员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知道小组中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以及每个人的进度;同时,可在小组间(或组内)进行评比竞争,让每个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报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体会,由教师和各组代表评定各组(或个人)的成绩。
个人独立研究也是一种可行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等方法进行。甚至可以以布置预习(或预先收集资料)和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结合课堂合作探究与课外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