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的100个经典案例(78):“成长树”
(2011-08-04 10:27:15)
标签:
成长树学生成长评价教师必读经典案例教育皓月空明草根新锐名博 |
分类: 百丈论瀑[杂谈] |
“成长树”
[案例78]
原貌:这学期,我在班上开展了“比一比”的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用“小红花”来评估。在教室前面画了一张表格,上面写上全班学生姓名,贴上他们得到的“小红花”。活动刚开始,大家你追我赶。时间一长,孩子们的热情渐渐降了温。再看那些评比栏,只是无数“红花”,根本看不出孩子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够,难以用它对学生做出有效的综合性评价。
思考:我反思发现:在“比一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小红花”更多的是注重了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我的新的期望”的唤起和成功体验的回味。由于表格栏目抽象,学生的成绩也不能直观反映。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开展了以“小树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成长树”活动。
现状:我拿着一棵亲手制作的小树模型走进了教室,翠绿色的树冠,深棕色的树干,漂亮!我把它贴在了黑板上,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活泼好动的陈俊佳忽的站了起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一棵成长树,它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孩子们更感兴趣了,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我笑着没有回答,拿出一大盒苹果模样的纸片,“哇!好多苹果呀!”孩子们惊呼起来。我说:“这不是苹果,这是树上结出的‘快乐果’。我们只要努力,就会取得进步,成长树上就会结出一个‘快乐果’。你们想拥有一棵自己的‘成长树’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你们每个人都动手做一棵属于自己的成长树,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一个星期后,孩子们的“成长树”陆续出现在教室里,每棵树都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形态各异,但都是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小树。我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纪律、特长、作业、卫生、发言……)发给他们“小红花”,学生每得满十个“小红花”,就到老师那儿兑换一个“快乐果”,挂在自己的成长树上,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小树上结满果实,于是各方面都更加努力了:原来作业很拖拉的小朋友做作业比以前快多了;原先不爱发言的孩子也举了手,因为老师说过,说错了没关系,只要大胆举手,小树上就会结出“快乐果”……在每个快乐果上,孩子们还写上自己的快乐:“我能大胆举手发言了!老师表扬我了!”“今天我帮老师擦黑板,老师夸我爱劳动!”“我考试得了100分!我还要更努力!”……
[评析]
本案例中一开始“比一比”活动为什么没有产生预期的、持续的、明显的效果呢?问题的关键是它“根本看不出孩子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够,难以用它对学生做出有效的综合性评价。”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内部动力,个体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只有各种外部环境形成合力,对孩子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本案例后期的“成长树”、“快乐果”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从“成长树”上的“快乐果”中品尝到了快乐、感受到获得“快乐果”的乐趣,使得每个学生的每个亮点都闪光,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和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即无论是显性、可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思考]
1、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什么作用?是否是一种比较完美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