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的100个经典案例(30):细节决定成败
(2011-06-22 11:27:31)
标签:
细节决定成败师生交流教师必读经典案例教育皓月空明草根新锐名博 |
分类: 百丈论瀑[杂谈] |
细节决定成败
[案例30]
每周一节的“驶进心灵港湾”(即与班主任说心里话)又开始了。以前总是采取座谈式,我坐在中间,学生围着我,谈天说地,彼此倒也收获不少,但我总觉得思维含量并不高。这次采取了“独立写”的形式,提出了不允许交头接耳,最好用三言两语说一名真心话来“帮助帮助我们的大朋友”的要求。而且教室布置得也十分温馨,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畅所欲言。结果,两位学生的真心话给了我不少启迪。
一个学生写道:“您平时待我们像朋友,从不大声地斥责批评我们,但我实在有些怕您!”
另一个学生写道:“造句的感觉真舒服!我真喜欢上您的用词说话课。”
乍一看到这两条“一怕”“一赞”的意见,颇为纳闷。平时我从未声色俱厉,学生何怕之有?何况我平时待他们还不错;造句又有什么好舒服的?接着,我回顾了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惊奇地发现前一个学生的成绩是每况愈下,而后一个却突飞猛进。何不找他们聊一聊呢?
于是师生间有了一次发人深省的谈话。
我先找了那个说“怕我”的学生。
“老师哪些地方使你怕了?”
“造句。”
“造句有什么可怕?”
“不可怕。”
“嗯?”
“记得有一次用‘发现’造句,我是这样造的:‘我发现大母鸡在草垛边转’。您听后,微笑着示意我坐下,然后您轻轻地说了一句。‘一年级的孩子也造得出’,我感到您的笑是冷的。”晶莹的泪水已盈满学生的眼眶。
“您不知道当时我是多么的伤心,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真正‘发现’呀!”他说着泪如泉涌了,“以后……我就特别怕上您的语文课了。”看得出,这是他从心底流出来的泪水。当时我也许确实是无意的,因而已没有一点印象,他却记忆犹新。
接着我又问了那个“赞”我的学生,他一点也不怕造句。我忙问其原因,他说,自从那天他用“发现”造了“我发现地球绕太阳转的现象”的句子,老师热情表扬他后,他学语文便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心中仿佛升起了一轮太阳,所以他说造句的感觉真舒服。
听完两个学生的叙述,我都大吃一惊,终于明白了这两个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成绩为什么一个每况愈下,一个却突飞猛进的原因了。
这一“赞”一“怕”,促使我认真反思,让我顿有所悟……
[评析]
教师们开始注意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了。因为其中包含着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则案例,可以说是教师对“关注学生学习”的典型案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惩罚会削弱人的某种行为,而奖励则会强化某种行为。在本案例中“怕”的学生,是因为受到了惩罚,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惩罚,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每况愈下;而“赞”的学生,是因为受到了教师的“激励”,从而强化了他的创新意识,挖掘他的内心世界,活跃他的各种思维。对“怕”的学生,看似不经意的否定,差点扼杀了其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个“赞”的学生,老师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隐其学,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们能“亲其师”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如何保护好同学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发现,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这则案例告诉我们: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教师是否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的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甚至不耻下问,做学生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可见,做一个创造性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努力把那种封闭的习惯性思维变为开放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把这种新观念以及科学方法,有意识地移植到教育活动中去,建立一个适合创造活动、有助于维护学生个人自尊心的环境。这样,师生间就能互相尊重、竭心协力,创造出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在这则案例中,老师以“驶进心灵港湾”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从中发现自己教育的不足之处,对常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更新教育观念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思考]
1、在平常教学中你有过不经意间伤害过学生的行为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2、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发展有相抵触之处 ,该如何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