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2009-02-04 01:46:47)
标签:

赏析

美文

诗歌

文化

教育

来生

我们

一起走

分类: 美文范文[佳作]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作者/文烛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那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

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

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地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赏析:

这首诗很感人,看了或听了没有不潸然泪下的,至少也是鼻子酸酸的感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    诗人捕捉信息快,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20085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况。

二、    读者对诗人的写作背景比较了解熟悉,容易引起感情的共鸣。

三、    从诗中看出诗人的感觉很灵敏。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感觉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它包括着:对自然现象的美的感觉,对社会现象的美的感觉;对诗人自己情绪的感觉;对语言的感觉;对艺术分寸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诗,就没有艺术。

四、    诗作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运用在无限悲痛中又用轻快的艺术手法,运用劝说的口吻,抒发了依依不舍又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

五、    人称的转换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这样,可以表达出妈妈对子女的最后关爱,也可以表达出子女对妈妈爸爸的牵挂与思念。

六、    在诗中折射出我国几千年民族文化精髓——儒家经典中的“孝”及血脉相连等文化内涵。

        (皓月空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