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梁——窟窿山——杏园古道
南大梁——窟窿山——杏园古道
燕山山人
继上店——南车营古道穿越之后,山人与好友山川(大老鼠)又转战南车营地区,继续深耕大石河战役,实地勘察和走访结合,因而发挥户外人优势,游走于抗战古迹,烽火古道,用脚步品读历史,用激情燃起记忆,用行动祭拜先烈。在好友刘艳峻、般若和老杨的帮助下,再一次走进南车营地区,寻找战争遗迹,探寻高线遗存,收获喜悦于行走的路上。
南大梁位于西东走向的大石河南岸,黄土坡村南,海拔407米,虽不高,但悬崖峭壁,很难攀登,它的西南和窟窿山相连,然后掉头向南驰骋,最后攀附在北大梁上(河北镇的百姓称之为南大山)。南大梁北望将军坨,东眺北大寨,南仰凤凰山,西观荞麦山,控制着大石河河谷以及向南的大槽沟、管长峪和小长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除了西南和窟窿山相连,东南有一条攀岩小路,还有一条就是西北悬崖小路,现在修成铁架子登山路。它和荞麦山隔沟对峙,钳制南车营的大槽沟。抗战期间,南大梁和荞麦山都有中国军队构筑的防御工事,南大梁山顶的战壕至今犹存,不仅如此荞麦山下的“死营沟”,曾经爆发过惨烈的战斗,日军追击败退的中国军队,最后在这里守军一个营全部战死。
2022年3月6日,我们从燕山出发,驱车石花洞路口,然后和从良乡赶来的刘艳峻会合,在黄土坡村中接上老杨,向西行驶一小段后,从村中向南上行,很快就到了南大梁停车场。
从这里仰望南大梁壁立千仞,险峻峥嵘,从阴面绝难攀爬登顶,易守难攻。我们沿着修好的景区路,拾级而上,几个小的爬升就到了上面观景台。观景台向南有小野路,山人急忙往前赶,看看如何攀爬上去,随后被刘艳峻喊住。撤回到平台,向西走台阶路去西北向崖壁的铁架子。
这里是南大梁的山坳,石崖耸立。为了登顶便利,修建了铁梯子。目测有百余米,铁梯子也是左弯右转盘旋多次才能上去。据老杨介绍,当年中国守军在南大梁山顶布防,日军从这里攀岩而上。守军哨兵疏忽大意,没想到日军会从这里上来,酿成大祸。老家在黄土坡的老杨指着崖壁说:
“南大梁一仗,我抗日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设有上下两道战壕,武器装备远远不如日本鬼子的精良。日本鬼子占领坨里后,对坨里高线站的高线资料,地形图进行了反复研究后,为了更好的利用高线,不被我守军破坏,才没有贸然进攻。鬼子是从北车营,三福村,河东过大石河东庄子一侧,翻山经我村大北沟,西南坡,绕过我守军的薄弱环节,趁着夜色偷偷摸上去的,断了我守军的后路,南大梁的二站上有个山洞,是当时我守军的休息场所,山洞里现在还有用石头砌成的土炕,灶台。我守军被赶下二站,很多战士都是从南大梁二站上跳下来摔死的。听老人们讲,南大梁的脚下到处都是我守军的尸体。包括四名用自己腰带悬梁的战士。全军覆没战斗非常惨烈。后我爷爷想方设法,通知了在华兴家死亡战士家属,将遗骨接回。其余那三名战士的尸体掩埋在何处我就不知道了。战斗结束后一段时间里;有很多的村民到南大梁的脚下翻找战利品,我村的范之贵就捡到一把手枪,拿到市场去买,后被人发现差点背兴(惹火上身)。”
山人率先登顶,山顶插着小红旗,上书“南大梁”。山人向东察看,崖壁东侧可以攀爬岩石下去,于是猜想,可能山顶的一个排的士兵,只注意容易攀爬上来的东侧而忽视了西北方向的防守。大意失荆州呀!
三位山友上来后,一起寻找抗战时期的战壕。因为要控制大槽沟,那么战壕一定是面向荞麦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杂林灌木之中,四人慢慢搜索,终于快到铁梯的崖边,山人发现了两段战壕,一处长约10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另一处长5米,宽45厘米,高15厘米。趴在这里正好监视大槽沟的一举一动。于是我们猜想,荞麦山一定有和这里类似的战壕。内心也不禁为守军的严密布防而感叹,为一时之疏忽而遗憾。
顺着南大梁山脊西南行,不远处就是窟窿山,它位于南车营东北,可以俯瞰南车营全貌。大槽沟穿村而过通向北大梁,顺着上店古道很轻松就到了凤凰山南麓。1937年8月,日军就这样抄了凤凰山、平顶山守军的退路,即使这样,中国军队也顽强抵抗,多处发生拉锯战,一直战斗到9月15日,才撤出房山,这远比南口会战抵抗的时间要长。
我们从窟窿山下来,老杨和老刘有事就不陪我和山川寻访古道了,于是四人在南车营村中分手,山人、山川沿村上行,一直到废村。进村向西北寻找古道。废村荒废,到处断壁残垣,小路不好找。好在二人都是户外老手,没费周折就找到古道,顺着古道迤逦而行,很快就到了废村西面山梁的垭口。这道山梁往北可以直达荞麦山,不知山脊是否有小路。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寻访通往杏园古村的道路,以后再走山脊探路。
小路被茂密的灌木掩映,部分路段要钻行,说明很少有人光顾了。过了垭口走不多久,我们发现了蹄窝,深的有十几厘米。继续前行,转过山弯,前面是梯田。上杏园村要从梯田上继续走山腰路,还要转几个山弯才能到达。山人看到梯田下面有清晰的小路而下,就提议顺路而下,然后从另一条古道上花儿岭垭口,下南车营村。那条路是过去高线经过的山路,成熟,宽敞,好走。
顺梯田而下,轻松而惬意,梯田上有粗大的核桃树,秋季一定果实累累。但遗憾地是这条沟没发现水源,可能以前有山泉,因为挖煤而断了水线。日军偷袭包抄中国守军走这条古道也很容易。古道偏僻而且顺畅,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下到沟底,是个三岔口,向西是杏园新村,向东再翻山梁就是南车营。这条辉煌的高线古道记载着这一地区的繁庶与衰败,荣耀与屈辱。日军占领高线之后,利用高线,疯狂略煤炭,疯狂杀戮抗日军民。往东运输煤炭,往西运输枪支弹药军需战备物资。八路军曾多次破坏这里的高线设施,也多次付出惨重代价。
花儿岭至今还有当年高线的班房以及高线的螺丝,花儿岭的百米开山槽更是历史的见证。它底部宽5米,顶部10多米,高10多米,长约百米,这要开挖多大的土方量,耗费多少人力呀。
这条亚洲乃至世界都闻名的空中缆车运输线连同他身边的古道至今湮没无闻,甚至房山人都鲜有所闻。

大石河,开山的左面是朝阳洞,另一路日军是从那里进入大石河河谷的

石花洞路口

南大梁

东面的大石河河口,北面是北大寨,南面的是三脊洼尖

北面的北车营山口

西面的荞麦山
换个角度看看,两山对峙,中间一条通道,南大梁和荞麦山就是大槽沟的门户

北车营进入大石河也很容易

将军坨一峰独立

大石河东口

当年日军就是从此攀爬偷袭的

山道陡峭,日军可能是山地部队的特种分队
山人觉得自己轻装爬崖都很困难,猜想日军肯定有攀爬高手先上去,干掉哨兵,然后拴绳索放下来

由于修路破坏原貌,看不出如何攀岩的线路

山顶

荞麦山535,南大梁407
小长峪和凤凰山

山人下去几十米查看路况,比较容易攀爬,朋友在山顶呼喊,马上又爬上来

南大梁,红色战旗,一个排的士兵英勇捐躯

向西通往窟窿山

85年前的战壕

山川拉尺测量

深处有35厘米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回望南大梁,战壕就在崖壁上方
窟窿山(月亮山)修了公园,没难度,老道在窟窿洞下方大约十米处

窟窿洞望荞麦山






废村而上,有两条小路,我们走的是下面的一条

前方山垭口

太荒凉了,看不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山人以为自然这里就是鞍口,然后为了人行方便,人为进行拓宽修整,山梁上不知是否有路

有开凿痕迹

马蹄窝,证明古道

砸核桃,到这继续走山腰路西行,就到了上杏园

这是高线古道,我觉得越野车都能上来

花儿岭西侧山峰

高线班房
悠长的花儿岭高线槽

人工开凿的

高度不一,最高处15米

很长,下次带皮尺准确测量

66年的电线瓷瓶

高线遗物

从南车营回望花儿岭垭口

六山会招惹29军,企图夺取枪支,武装自己,结果被29军士兵追赶,六山会跑到南车营,29军士兵气氛之余,火烧的房子,至今犹存

过去以讹传讹,说是日军烧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