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2022-03-29 13:06:44)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燕山山人

自从36日和山川、刘艳峻、杨立新登上南大梁,找到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山顶西侧挖的战壕之后,就一直筹划着去对面的荞麦山寻找山顶东侧的战壕,于是2022313日山人和山川大哥一起完成荞麦山——花儿岭高线垭口——大佬沟——石花洞穿越,总行程7.65公里,爬升430米,耗时5小时46分钟。遗憾的是未能找到荞麦山顶战壕,惊喜的是发现花儿岭战壕(据刘艳峻说,这段战壕沉默多年,无人知晓)。

大槽沟(南车营村)位于大石河南岸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纵深沟谷,西侧是荞麦山向南延伸的山梁,一直通向北大梁;东侧是南大梁向南延伸的山梁一直到北大梁,形成一个“U”型,而荞麦山和南大梁恰好矗立在沟口的两个哨兵。两座大梁也很不寻常,有古道垭口,有高线的开槽口,有窟窿山(现在叫月亮山,修成景区)。这一地区,在抗战时爆发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国军人保家卫国,血洒沙场。也留下很多战争遗迹,影响甚广。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局限,这里丰富的抗战史实挖掘不够,不能广泛传播,很多战争的亲历者已经逝去,我们走访的老人,大多是从父母那里听的战事。

我俩的穿越路线,就把大槽沟右侧的山梁走了一半,西侧山脊路不如南大梁东侧山脊路成熟,但长期走野路的我们,觉得路况还是很好的,山景也不错。

荞麦山高535米(手机六只脚数据),因外形类似荞麦,三棱形,周围山势险峻,多悬崖峭壁而得名。面向南车营的死营沟即在荞麦山东南山麓,那里有一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战斗。

我俩把车停在南车营村口,荞麦山盘山路口,徒步沿着公路向北徒步。路逐渐抬升,回头看南大梁愈发雄壮,如果当年中国军队在山顶构筑炮兵阵地,即使是迫击炮的话,封锁沟口就容易的多。转过山弯,就是一个大牌楼,路的北侧是观音殿和慈德殿,这些都是后来修的,据说是鸟语林的配套工程,宣传教义,劝人积德行善。过了牌楼路向西,走百余米,一个向南的小路口(很不起眼)从这里上去。向上爬升30米,西侧高地是一个小亭子,站在小亭子,可以看到北面的将军坨,一峰突起,傲视众山。转身南望,荞麦山巍峨耸立,悬崖峭壁,很难攀登。据后来采访当地老人,荞麦山中国军队曾占据山顶,和南大梁守军呈掎角之势一起拱卫大槽沟,在南大梁被日军偷袭得手后,荞麦山也被敌人从后山摸上来,仓促之间迎战,有许多战士和敌军殊死搏斗甚至同归于尽,也有不少战士弹尽之后,誓死不当俘虏,从高高的荞麦山跳下,极其惨烈,事后从石花洞避难的老乡出来,看到山崖上挂着不少勇士的躯体。惊天地,泣鬼神。

从小亭子向上就是景区的台阶路,爬高100多米就是观音禅寺。禅寺坐南朝北,北侧是一个小水池,水池里面浮冰未融,一角却有莲叶展绿。禅寺东侧不远处与之平行的的龙王庙,笼罩在苍松翠柏之中。禅寺继续向上不足百米,西面约百米是一个小亭子,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凌空欲飞。这一路垃圾不少,山人一直在捡拾垃圾,主要是矿泉水瓶还有塑料袋、硬包装等,横切前往观光亭,山川沿着主道一直向上,用登山杖把道旁的垃圾弄到山道上,等着后面山人装袋(山人有一个比结实的较大的垃圾袋)。这里植被茂盛,松林蓊郁,只是小路上游客丢弃的垃圾破坏了美好的环境。山人一直走到观光亭前,忙于收垃圾,忘了看小亭子是否有名,觉得叫飞鹰亭很恰当。

从亭子向西也有小路,但不是景区路,山人没有继续向西横切,急忙回到正路向上追赶山川。每爬升十几米,就有山川收集的几个瓶子,山人陆续收纳,从这往上越来越陡峭,两边都有铁栏杆。快到山顶,垃圾袋几乎装满。于是山人找了一个稍微宽敞的转弯处,把瓶子盖拧开,用脚踩平,然后装进口袋中。这时,后面有几个游客超过山人,对我们的行动表示赞赏和支持。这样的活动,我们一直坚持,也习以为常。

到了山顶小亭子,我们并未发现下面有战壕痕迹,于是山人未曾在小亭子赏景休息,从亭子南方沿着不成熟的小路下降几十米,然后钻进杂树林横切,往返寻找战壕,大约半小时,搜索无果,觉得和南大梁成直线的山坡应该构筑战壕,可钻进林棵却一无所获。这时已从亭子南侧搜索到亭子东南方六七十米,不能再往下,下面几米就是大断崖。无奈只好隔着断崖,为北侧攀登荞麦山的游客,隔着六七十米的间距手机拍照。心里纳闷,就东南方向小亭子没搜索,莫非阵地在那里,只好下次在勘察。因为我们还要去花儿岭。随后又茫然从野路钻上正路,向西回到小亭子。

惊喜的是在回正路的崖壁上看到了九曲还魂草(卷柏),还魂草,又名卷柏、不死草、回阳草、长生草、万年青、打不死、九死还魂草等,你看这一堆都与生死相关的别名,就知道它是一种不得了的神奇植物。李时珍曰:“卷柏、豹足,象形也。万岁、长生,言其耐久也。”卷柏是一种矮小的蕨类植物,其枝叶很像柏树,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它生在怪石嶙峥的岩石缝中,旱季里会卷曲、枯萎成一团,看似毫无生机,但只要一场雨露,就会伸展开枝叶,流露出醉人的绿色。

不过,卷柏只宜生活在远离尘嚣、空气清新的大山上,如果周围的自然环境受到工业污染,它就会真的死去,永远不再还魂。因此,人们常将它当作自然环境中的“指示剂”,

这卷柏在药用方面也是一味功能强大的草药,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若是将它炒炭,它的功效就转为化瘀止血了。这味药草常用来治疗经闭痛经、小腹肿块、跌打损伤。卷柏用来治疗出血的能力是很强的,比如说吐血、崩漏、便血等。而对于卷柏的用法,《本草求真》讲得很清楚:“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则微寒,力能破血通经,故治症瘕淋结等症;炙则辛温,能以止血,故治肠红脱肛等症。性与侧柏叶悬殊,治亦稍异,不可不辨。”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有一个颇为动人的美丽传说,因而有着神奇的文化价值。

相传在昆仑山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在天池岸上,生长着一种仙草,这种仙草能起死回生。有一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亡。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人间遭受灾难,十分同情,把天池岸上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百姓治病,普救众生,成千上万死去的百姓竟然起死回生,龙王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人间。龙女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此草,普救众生。因此草生命力强,晾干后放入水中又能生长,故名还魂草。(百度介绍)

还魂草我在平峪霍家坨见过,今天在荞麦山又见到,不禁联想,那些忠勇的烈士的躯体正化作还魂草,滋润着大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心灵。

小亭子是荞麦山最高点,在这里视野辽阔,就对中国军队坚守南大梁和荞麦山有了深切认识。从小亭子向西南沿着景区路走约300米,就到了岔路口,应该说是个三岔口,向右向中向左。右下是景区环路,可以直下河南村,到中途偏左可下新庄村、南道村。而沿路直上两个小山头,从那里向南横切可到花儿岭,在山顶向西不远有个小亭子,适合拍照,前面是断崖,还要拉抽屉,会到山脊正路,它和左侧横切路殊途同归。我们选择横切路,这样少一个爬升。

从高点看,山顶向南的山脊,有一段崖壁特别像富合的“梯子扶”,不是上面是否有路。而山腰横切的小路,不如那两条明显,但不难走,只不过走的人少而已。转过山峰就和岭脊上的路汇合了,然后就是一直向南。

回望荞麦山,西北侧和西南侧都是悬崖峭壁,无可攀登。南望荞麦山延伸的山岭,起伏跌宕,像一曲壮丽欢快的乐曲,又像一首激情洋溢的诗歌。大大小小的山峰,起伏错落,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户外路有起伏才绘出美好的户外画卷,人生有跌宕,才谱写壮丽的人生诗篇,国家有灾难才检验赤子的忠心赤胆。

通向花儿岭的道路曲折坎坷,有的小路匍匐于山脊,西侧就是万丈深渊;有的小路藏入林莽,一侧就是绝壁矗立难以攀援;有的盘旋而上,有的曲折迂回,有的攀拽而登,有的扣棱而降,这样的路,保证让登山爱好者喜欢、兴奋、过瘾。

中午时分,我们在翻过一座山头后,来到一块金草地,面积不大,几平方米,暖阳下,又避风,在这里午餐。

这一路,山峰都可攀登,但有的一侧是深涧一侧是陡坡,安全起见最后都是从东侧崖根绕行。吃晚饭,继续前行,翻过一座山头,我们看到一段十米长的战壕,呈南北走向,也就适合大槽沟平行。岁月的痕迹涂抹在战壕上,宽80厘米,最深处35厘米。

继续前行,就到了花儿岭,就是著名的高线所在地。突然发现山脊上游很长的战壕,有几十米,深的90厘米,宽70厘米,这是当时中国守军挖的呢,还是日军占领南车营地区为了保护高线不被八路军破坏而挖的呢,还有待于考证。战壕分两段,都在山脊上,短的有10米,长的将近百米。

带着这份喜悦,我俩愉快地下了垭口,下面的路以前走过,是口儿村下杏园通往南车营的古道,我们这次选择北侧一条沟下山,里面有梯田,下去后就是石花洞上面的摩崖石刻,后来村民介绍,这是大佬沟。

边走我俩想着有空再去荞麦山,继续寻找当年守军的战壕。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从这开始上山,这里就是大槽沟口,东侧南大梁,西侧荞麦山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牌楼和庙宇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南望荞麦山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北望将军坨,也能登顶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登山小路口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小亭子向南仰望荞麦山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北望将军坨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观音寺院内水池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青莲灼灼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东面的龙王庙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西侧上方的飞鹰亭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继续上行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下望观音寺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这上面比较陡峭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小路左右也不见战壕踪影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下降寻找战壕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这里设置机枪阵地,封锁沟口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会不会在下面小亭子处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卷柏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向上望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回到小亭子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小亭子西面的路,可以看到右侧三岔路口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向南的道路,大部分山脊路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我们选择山腰横切路,山脊路更明显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回望荞麦山,西侧悬崖绝壁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南面也是峭壁悬崖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可以从山顶翻过来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就是这样的小路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观望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从上面翻过山头,也可以从另一侧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前面的那座山可房山也可以从右侧横切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在这吃午饭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回望来路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从这上去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战壕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下面就是沟槽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战壕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战壕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高线槽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梯田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荞麦山——花儿岭垭口——大佬沟——石花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赏雪南大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