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横岭——三脊洼尖环越

平顶山——横岭——三脊洼尖环越
燕山山人
5月2日,山人独行平顶山——横岭——三脊洼尖。总里程12公里,累计爬升536米,耗时6个半小时。其中有两段艰苦且费时,就是出发时走了新路,距离防火道有不足百米的松林里找不到小路,钻出松林就遇到灌木,里面有荆条和酸枣棵,手扎刺,裤子刮破才吃力攀上盘道,以至于回来时宁可绕远也不走这条抄近路,并且在路口将自己拴的红布条解下来,以免误导后来的驴友。然后是横岭探寻访古的一段,高线古迹隐藏于丛莽之中,不好寻找,找到后,为了拍摄散布在山坡的建筑,也是披荆斩棘的。其余部分都有明显的路径,只是通往七斗泉的小路不好辨认,因为上面施工,挖掘机破坏了原有的路况,还有就是药王庙后面的上山路也不太好走,就在药王洞东侧崖壁上。
山人这次去主要目的是寻找平顶山国军抗日遗迹和横岭房山高线古迹。为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做准备。
熟悉地形的人知道,山人走的三峰,海拔都不高,最高的280多米, 均列在南观村东侧,统称南观东山。由北向南分别为横岭、三脊洼尖、平顶山。平顶山南部就是著名的南大寨(雾岚山)。这三座山都不难走,只是近期这里施工,把原来的小路破坏了,需要仔细辨认。山人原以为五一劳动节,工人们会放假,其实不然,这里依然是钻石隆隆,机器轰鸣。
山人第一次来这里是好友动动乐带领大家穿铁路隧道去七斗泉、药王庙然后到山顶,走防火道返回南观,在那里吃鱼午餐。第二次是七斗泉、药王庙翻越山顶下百家寺、万佛堂,然后攀爬凤凰山回东岭。今年4月24日山人独行平顶山——三脊洼尖——北大寨,然后穿过口头村,走防火道返回南观村,走废弃的铁路线回到羊耳峪,然后走公路回到东风家中。
从战备洞回到正道,又爬岩石回到平顶山主阵地,眺望大石河、青龙湖,不禁感慨万千。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红旗的确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句儿时就知道的话,现在才领悟的深刻。
走下平顶山,看着梯田里种满了松树苗,以前的古道难以寻觅,山人想,这不正考验户外探路能力么,于是穿过苗圃,来到崖边,寻找通往七斗泉和药王洞的小路口。反复踅摸仔细比对,终于找到通往七斗泉的小路,这个悬崖边的小路极其隐秘,再加上施工破坏原貌,寻找就更加困难。顺着小路盘旋而下再贴着崖壁走十几米崖边栈道,也就是时几公分宽,就到了七斗泉。这里口头村党支部立了一块宣传牌,宣传义务修路的村民于洪福,他用21年时间,修筑了通往七斗泉和药王洞的石砌路。山人一次到七斗泉游玩时还拍摄过他工作的背影。他被房山百姓誉为“当代愚公”。从七斗泉向东上去就是药王洞,传说孙思邈曾在这里修炼。从药王洞东侧崖壁,攀岩上去,又回到平顶山山顶。顺着山顶松树苗的间隙向北就会到了施工的大路上。
然后走上通往横岭的道路。过去的小路荡然无存,只有浮土达到2厘米的施工道路,还要躲避铲车、挖掘机。山人看着地图上的小路,发现一条新挖的三米宽的土石路,正好通往横岭高线旧址。向北的路的尽头是一堆乱石,可能是垒砌梯田用的,但愿他们不要继续向前开挖,那样文物价值巨大的高线旧址也会荡然无存。不知道这么重要的古迹为什么不是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正像鬼子石刻一样,如果不能保护,那么一旦被破坏或者随时间而模糊那就悔之晚矣。
房山高线,也叫房山运煤索道,空中铁路,是一中高空运输工具。是中国第一条以蒸汽机械为动力的空中索道缆车,在亚洲交通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修建于1907年,是德国、法国、比利时技术,用了300万两白银,原计划从坨里倒大安山72华里,最后只运营了坨清线32华里。横岭是重要一环,它承接南车营、半壁店、万佛堂东来的料斗,据说一料斗能装0.5吨原煤。抗战中,日寇利用高线原煤东运战略物资西入,用的就是高线。横岭高线一部分穿越山梁通往口头村再到坨里,在那里装火车运往日本。一部分在横切通过山崖的煤溜槽倾斜到山脚下的停煤场。现在的遗迹非常清晰。
高线遗址占地面积不小,钻过杂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塌圮的房子,有十多间,看样子像是职工宿舍。再往前临近崖壁,像是高线中转站和安放机器的控制部门,再往前是修筑高线铁架子的水泥筑台,能清晰看到上面的割断的铸铁。高线斗子就是通过一串高线架子来运输。顺着高线架子遗址往右(贴着崖边),就发现高线出煤槽,往下看至今仍然有很高的煤矸石堆,紧贴着下面的崖壁。还有一些建筑像是蓄水池还有的石拱桥型的建筑不知作何用。参观之后,顺原路撤回,又前往三脊洼尖。日军也曾想这里进攻,因为好友猫耳山找到了过去的照片,日本军人在大石河东岸机枪阵地向这里射击。
山人这次没有走到三脊洼尖临近大石河河谷的山头,而是还差几十米右转(东向),沿着成熟的小路很快下降到铁路线上,然后向右往口头南观方向沿着铁路路基走到平顶山前,之后爬上通往平顶山的窄窄的山梁。脑子里构想着当时日军进攻的情景,如果没有优势的炮火,仅靠步兵冲锋,平顶山就不会失手,日军会遭到重创。只要守军弹药充足,这里就是日军的坟墓,来多少葬多少,根本就冲不上来。
站在平顶山,北看北大寨雄姿屹立,南观南大寨巍峨挺立,两座大寨就像两位武士,守卫着房山的大地。西眺猫耳山,惟妙惟肖,西北睹凤凰山,姿态翩跹。
走下山头,看到有些松树苗被随意扔着坑旁,再不浇水就会枯死。询问施工人员,他们说开始让栽树,后来又不让了。很不理解官员们的草率和随意。其实不妨学学北大寨,人家山脚下修公园,建儿童乐园,山顶竖旗帜,简单地修修登山道,不用水泥,不花石料,只是用镐刨刨脚窝,用钎子在石壁上凿出攀爬的石棱,然后再山顶上拴好指示牌,比如平顶山抗战的史实,让人民站在高处向南观望平顶山。为那里的干部点赞!
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