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过庄岭——砂锅顶——西龙峪探路

虎过庄岭——砂锅顶——西龙峪探路
燕山山人
去北坨探路,在虎过庄西望群峰时有一座山峰突兀,类似乳峰,当地人称妈妈山。在完成柯娄水——新铺-菩萨庙探路之后,山人在地图上穿越路线向东浏览,偶然发现一条路线,很清楚,就是从盘山路的豁口处上山,从高压线塔一直向西,然后偏北走山腰路到南翻峪,随后从沟里向西爬升到山垭口,随后顺着山脊一直向北到西龙峪。画出规划路线后,得到老象和老道的帮助。老乡走过东龙峪穿西龙峪,和我的设计部分重合。老道是涞水户外队的领队,他走过虎过庄岭到砂锅顶,并告诉我砂锅顶就是我要寻找的妈妈山。于是我们确定了这条探路路线。
12月23日,山人和旅长等11人,自驾三车顺利完成探路任务,总行程8公里,累计爬升794日,用时6个半。其他队员还有司机爱水的鱼和踏雪无痕,队员幸福一家人、付老大、OK、讲师、腊月鼠、超、木头。
早晨我们三辆车从天鹅湖南岸穿过虎过庄、西安庄爬升盘山公路,在采石场附近停车。随后旅长和其他两位司机把车开到西龙峪,在那里放两辆车,驾一车带着两位司机回到起点。这时山人已经带着大队前行。
三位司机都是户外高手,体力好,经验丰富。三人都下载了山人的规划路线,路上也有山人拴的布条,走起来很轻松。
山人在前,到了大草甸停下来,让大家拍照,也在等候辛苦的三位司机。这里的草甸少人关顾,所以长势茂盛,一人多高的荒草,密密匝匝,像金色的麦浪又似金色的海洋,随地势分布,一层层,一阵阵金浪奔涌,让大家极为开心。满金峪大家都去过多次了,那里的太平坦,其实不够。
继续往上爬生,本来该走设计的山腰路了,付老大看到旅长等人还没上来,于是攀爬山脊,于是大家也都跟了上去。
山人原以为翻越一个山峰,下去就能汇入到山阴面的盘山道,结果没有小路口,只能一直沿着山脊西行。站在山脊上向西北望去,砂锅顶一峰独秀,笔直耸立,从我们这里要走个直角翻越五座山峰才能到达。每一座山峰都很陡峭,估计攀爬山顶不可能,只能两侧横切过去。这一带断层山较多,山峰大部分不连贯,不能设想着从山峰贯穿。山体看着陡峭,但可以寻找断层之间的结合面,顺着层面往前走,遇到裂缝或者山谷在上下选择。
正因为山体峭拔险怪,所以拍照非常好看。这一带驴友来的很少,走左侧山脊路,山人没看见一个路标,只是到了砂锅顶才看见有几个红布条,估计不是老象就是老道留下的。而我们走的山脊,放羊的老乡也说很难走,指示我们最好走山腰盘道。但是我们既然已经攀爬上来了,又没见到向下的岔路口,也只好一直沿着山脊往前走。这里的怪石巉岩是我们拍照的最好道具,大家都说砂锅顶真像乳峰,因此认为妈妈山的称呼还是有根据的。后来旅长等人遇到一个上山圈养的老汉,说砂锅顶又叫相公帽,但山人怎么看也不像帽子。
就这样,边走边玩。这时,旅长他们也跟上来了。山人通知他们,我们走山脊,他们走山腰,砂锅顶汇合。
山脊上也有几个小崖,非常好下来,前面是两条山脊的集合点,是一座山峰。付老大从阴面横切过去,山人和OK从南面绕远横切过去。山人转到山南,沿着山脊往南走了一小段,其他队员向北跟着OK横切到一个垭口。山人在观察能否从山脊穿越到柯娄水垭口东面的山峰,上次我们是从垭口向西走的。如果能传过去,那么就把上次探路成果扩大了,即从虎过庄岭上山,沿山脊西向,到了通往砂锅顶的山峰转向南,下垭口,再爬升上来,随后沿着山坡西南行,下到柯娄水垭口,继续沿着山脊(遇到山峰就横切)向西,一直到新铺垭口。
听到同伴呼叫,山人急忙转身向北沿着山腰横切。这里几乎没人走过,斜草坡很陡,要小心翼翼防止下滑。下到了垭口,垭口东侧有很清晰的山腰路,沿着山腰路转过了几个山峰就到了砂锅顶垭口。
OK大哥在前,山人随后,直接攀爬岩石,不一会就到了砂锅顶檐下,上面是高达十米的粗大石柱,直径大约五六米,如斧削刀砍,直上直下,根本无法攀爬。山人从西侧转圈,OK从东面转,寻找攀爬点。阴面有一个很大的裂缝,通到顶端,但根本无法利用,登顶只好作罢。站在这里,视野辽阔,大家尽情拍照。背面能看见我们下一步要到的标志,山坡梯田。我们要从那里下山,下到山谷,然后向西再爬升百余米到西面的一个垭口,从垭口继续北行。卫星地图上就看不清路线了,估计是灌木遮蔽了。但是垭口处的小路是清晰的,西龙峪上山的道路是清晰的,那么中间肯定有小路连接。
山人现在拍照少,拍路线记特征多。队友里的木头和超拍照都很棒,有他们呢,山人更乐于新路的开发。
从砂锅顶下来,规划路线应该是偏右走梯田下的小路下山,而OK、付老大、讲师等人走山脊直接下降,然后直接横切到了垭口,走出新路,而山人和超还没下到沟底,后面是木头、幸福一家人、爱水的鱼和旅长。山人和超沿着成熟的小路下到沟底,看到山谷的草丛中残留着积雪,可见山谷气温低。从山谷向左侧爬升垭口。这时,后面几人想抄近,从山腰横切到西侧垭口,结果吃了苦头,不但绕远而且很钻,本来20分钟能到达,他们用了近50分钟,一个个满头灰尘烟火色。山人和超在垭口等了很长时间,只好不停地来回踱步。这时的前队早已经下到西龙峪沟底,在北峰暖阳处吃午饭。显然,踏雪无痕他们没按规划的路线,不该左下沟,应该从垭口向右侧山脊,在两边寻找山腰路向北行。
山人和超等旅长等人上来后,在垭口平坦处吃午饭。吃完午饭我们几人沿着山腰路曲折北行。这一路都是在靠近西龙峪的崖壁边寻找小路,而且都不难走,只有一小段,也就几十米有些钻,其他地方都非常成熟。
一路上,一直和沟里的队员通联。这里景色优美,变化无穷,崖柏,巉岩,怪石,奇峰,美不胜收。还有一小段类似北梯的崖壁小路,不过比那里的要安全。崖壁上山桃树也不少,若是春天,自当景色迷人,山花璀璨醉人眼。
翻过一座山,见到垭口外面的山石都是白色,白石山飘动着白云,那是一大群羊在缓缓移动,悠闲地啃食着岩缝中的衰草,不曾理会我们这些山外客。这里,它们才是主人。是我们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和缓慢的节奏。看到羊群走向岔路,我们走另一路下山,以免让牧羊人不快。
山下一沟柿子树,棵棵缀满小红灯笼,为冬季的大山增加美丽的颜色和一丝温暖。树的下面就是简陋的老房,老房之下是新居,这里有个别致的名字,两滴水。但山人以为,这里并不缺水,因为山脚下的水井,水位很高,离井檐不足两米,很好汲水。以后再询问山民,自然村缘何得名吧。西龙峪还有宝物呢,化石洞。但山人是不探洞的,只喜欢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