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2016-09-20 13:43:37)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燕山山人

旅长带人走完“梨园岭——黄花梁——无名高地——西龙门涧”后,就计划把东西龙门涧之间的山脊走走,如果走东西龙门涧穿越的话,从东龙门涧出来要收费,很别扭。走短点,在山脊上找找抗日战争时期三区政府旧址,为山人兄弟的平西抗日教材增添些许资料,岂不是一举两得。

916日,旅长带领小分队踏上探路征程。共有9人参加活动,自驾两车。队员为旅长、燕山山人、清心散人、ok、沙漠绿洲、儒金似水、野百合、背包缘、二鹏。这些都是老队员,而且不恐高,善于攀爬。全程16.4公里,累计爬升848米,用时约8小时。

大家从良乡、燕化星城、东风630分齐聚大董村路口,然后开车上六环,从军庄路口下,走109国道向西,翻越斋堂水库,赶往清水镇。从清水镇向北到燕家台村西的西龙门涧沟口。一路上路况很好,特别是清水镇往北,路面平整宽阔,几乎无车。望着两侧的倏忽闪过的山峰,心情也十分舒畅。

龙门涧山人八十年代曾经来过,那时这里还未开发,和友人只是登木梯翻过断崖,向上走了不足百米,许多人就罢工,嫌累不走了,山人当时体力尚好,还可以继续前行,但出于组织观念,只好忍痛作罢,没想到这一搁就是三十多年。但是心里却一直惦念着龙门涧,想着她的美丽,念着她的柔情,梦里和她相会。愿望实现了,自然喜出望外,胜过他人。

9点钟我们到达西龙门涧。西龙门涧隔着燕家台村和东龙门涧相望,燕家台久负盛名,很早就建村,有千年历史。正是因为有二龙喷水,才有燕家子孙的世代繁衍。

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燕家台西北侧。有长江三峡之峻拔,桂林山水之秀美,又有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叠泉。因此人们以“燕京小三峡”、“京西小桂林”、“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等赞语赞美龙门涧。

龙门涧分为东西两涧,各绵延十余里。由于这里聚集

了我国几类著名风景区的景色,诸如“三峡之气势”、“桂林之秀美”、“匡庐之飞瀑”、“黄 山之叠泉”,都可以在这里看到缩影,因此,龙门涧得到了许多 如“燕京小三峡”,“京西小桂林”、“京西小黄山”等美誉。 进入龙门涧峡谷,两侧山峰对峙,高耸碧空,如斧劈成。涧内泉水涓涓,清澈碧透,溪水潺潺,奔腾飞溅。冬日崖挂冰凌,夏日绿枝俏控。还有将军石、一线天、试剑峰、黑龙潭、听音阁、祭天台等景观。半山腰上,在一簇簇鲜花掩映下,十几个巨大的石灰岩洞若隐若现,为游人增添了无穷乐趣。由于山高谷深,日照温度低,盛夏酷暑时节,涧内却凉爽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西龙门涧两壁陡崖,多向涧内倾斜,有山势险峻的“冷汗崖”,鲜花如锦的“散花坞”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落凤岭”,高山平台上的“老虎嘴”以及青龙潭、塔园峰、猪八戒崖、北西天等胜景。这里还有一处商代文化遗址,曾出土贝币百余枚。 龙门涧附近还有一些古迹,涧南05公里处有元代道观“通信观”遗址;燕家台村北山间有“娘娘庙”筑于石壁下;村西有“张三丰庙”等。

以上摘自百度

西龙门涧原来也是景区,今已废弃,不过大铁门拒绝着前来朝圣者。我们翻过铁栏杆进入景区,迎面的是怪兽恐吓,我非常反感这种人为的工程,劳民费力,得不偿失。有朋友说,这是鬼谷,鬼谷子曾经到此。不知真假。

从怪兽嘴中进入深谷,但觉周身凉爽,日光顿暗,荒草没人头,两侧陡立崖壁足有二三百米高,奇峰峻岭,形态各异,特别是有兀立的山峰,异军突起,像玉簪,如银剑,还有的山峰之上蹲坐石猴,兀立着猿人头像,有的是母子相依,还有的母亲报子眺望远方。山谷里溪流潺潺,藤蔓植物交织成网,我们很多时候要钻行。

过了一线天,就到了“冷汗崖”,真是让人一看冷汗直冒的地方。断崖紧靠崖壁,陡峭超过70度,有的地方近乎垂直,高约10米。左侧原来有木梯可以从裂缝上去,如今木梯糟朽,只能攀爬右侧绝壁。山人和儒金似水在前,这个断崖,山人曾经登上过,那时还有木梯。但这对山人不算什么,山人左手执双杖,全靠右手攀岩,脖子上还挎着单反相机,攀爬到一半时,贴着石壁窄窄的石棱横切到左侧,然后纵身一跃,跳到小平台,在那里为队友拍照,留下这激动的瞬间。在下面的OK大哥急忙高喊,其他队员照直向上攀爬,不要学山人横切。因为横切太危险,手上没地抓,脚下踩不牢,6公分的小石棱还是倾斜有坡度的,脚下就是5米的深涧。其实山人也只是觉得这个小平台是理想的拍摄点,才过来。OK大哥帮助背包缘攀岩之后,也横切过来为队友拍摄。看到队员们身手敏捷,山人背的登山绳就没有派上用场。如果是从上向下,就要拴好绳索加以保护。可以想象旅长他们冒雨下来的艰辛场面。

过了这个断崖,其他的小崖就好攀爬了,还要经过两上和两下才能走到沟脑,其中有一段大的上升,估计300米,很累人,沟里以粗大树木为主,原来的灌木和藤蔓不见踪影。

过了羊圈,继续向上就应该寻找向右的小路,以便登到山脊。山人和OK大哥在前,看到有溪水的地方,右侧有个白色塑料袋,OK前去查看。山人觉得坡度较陡,继续向前探路,寻找上山口。沟里有几百年的古树,再往前走,看到电线杆,走过两个电线杆,前面是一个坡度较缓的小垭口。山人想登上垭口,寻找通往右侧山脊的路口,这时手台传来消息,水边右侧的爬升小路,很像古道,可以迂回盘旋登上山脊。于是山人原路回撤,沿着古道爬升。古道掩映在丛林中,走出几公里才拔升到山脊。

古道荒凉,但走几百米就会见到一个黑色电线杆站立在路旁,电线杆标着“东灵山——龙门涧”,山人推测,这条古道多半是抗日战争时期三区政府专用道。进可攻,退可守。由于没到最高点,我们中午饭也一直没吃,其实到溪流时就已经12点半了。走到林中盘山路,又与雷阵雨不期而遇。冒雨登山不新鲜,况且林中小路,路况很好,茂密的枝叶还遮挡了部分雨滴,让我们得雨趣而无莅临之苦。林中小路,外面就是悬崖,几百米深。很奇怪,转了无数山弯也没找到上山脊的垭口,于是在一个稍微宽敞处,就着雨的乐曲午餐。

吃完午饭,继续赶路,不久就登上山脊。山脊路比山腰路好走,可以欣赏两侧壮美的风光。有意思的是天怜户外人,到了山脊,雨停云散。大家非常兴奋,都说旅长和百合有天缘。唯独山人没凑热闹,一直在左右寻找。寻找三区政府遗址,始终未果。

过了一座怪异的山峰,山峰上有高低不一的三个石柱。就是下山路,下山路碎石多,耗时费力,4点半,我们到达燕家台。在燕家台游逛,之后才回到西龙门涧停车处,已是下午5点。

这一天的户外,感觉很休闲,欣赏了雨中别样的景色,也锻炼了队伍。大家都说不虚此行。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把东龙门涧,黄草梁,七星楼,北灵山,椴木沟,黄花梁,东灵山穿起来走走。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西龙门涧——板子崖——龙门涧山脊——燕家台探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