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坨(小棺材山)——北峪探路穿越

大坨(小棺材山)——北峪探路穿越
燕山山人
12月12日,山人和朋友爱水的鱼、斑马、匡胤、晓佳圆满完成大坨——北峪山脊的探路任务,总里程13公里,累计爬升740米,用时7小时。
大坨高约900米,也称小棺材山,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班各庄村北,由于地处黑龙潭河谷,尤显得峻峭挺拔,从大安山乡氺峪东大尖向南望,大坨就像一口小棺材横亘在班各庄到北峪连绵的山脉上,这条山脉呈北南走向,起于大石河畔,至于千军台河谷。山脉的东侧有班各庄、白草洼、北峪、陈家坟、滴水岩等村落,而山脉西侧则有红煤场、教军场、岭西等村庄。这条山脉有一个重要的垭口就是北峪通往岭西的北峪垭口。如果这条路线能走通,那么下一步的北峪——岭西——水峪东大尖——水峪(或者千军台)的穿越就可以提到日程。那么今后的长线穿越也可以尝试了。北峪——岭西——水峪东大尖——千军台——鬼门关——瞭望塔——老龙窝——西苑——寺尚——大安山,滴水岩——酒漏子沟——铁坨山——圈门(或者东港),陈家坟——张良洞沟——东港。
这里是大安山煤矿主要产区,至今还有运煤的专用铁路线通往坨里——阎村——良乡,大山腹地的两根黑铁轨,竖起二指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由于过度采矿,挖断水脉,使得位于半山腰的北峪村水源枯竭,水断人撤,北峪村成为废村。
山人事先做好功课,在卫星图上画好路线,又叫上几位探路高手一同前往。6点45分两车五人于东风集合,天还是黑魆魆的。到了班各庄大桥西桥头右下转,驶进深谷,山谷中公路平坦,两侧村庄炊烟迎朝霞,从沟口往里大约行驶5公里,就到了水峪村口。在这里停一辆车,然后五人挤一来辆车往回开到上山点。
上山点是一条简易的砂石路,老乡指错了上山点,一条盘山公路。山人很疑惑,沿着公路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瞭望塔南侧山坡,山人知道,路错了。我们应该在瞭望塔北侧山脊,于是大家权当热身,急忙回到原点,回到正轨。这番折腾,一个小时过去了,白爬升了200多米,走了2公里的冤枉道。
这条东西走向的道路直通山脊垭口,山道幽暗,凉气袭人,积雪皑皑,映照着蜷缩的民居和山坡上呆滞的树木。继续往上走,遇到岔路,恰好看见担水的村民,询问得知,沿着挖掘机开出的土路一直向上,到了土路尽头,就要靠你们自己的本事,向左侧扒山岭,到了山脊,一直向北,不过以后的路很难走,小路都被荆条茬死了。
告别指路的村民,沿路盘旋而上,望着山下逐渐缩小的小村,渐渐长出的沟东侧的利刃群峰,山下河畔轻舞的公路丝带,我们步履轻盈地登山垭口。
垭口处在瞭望塔的北侧,垭口向西可以进入烟囱尖北侧的谷底,从垭口小屋可以直接登山脊,但灌木密集,于是我们选择沿着挖掘机的山路盘旋上升,虽然路途绕远,但好走。转过山弯,到了阴面,路上满是积雪,足有几公分厚。如果穿矮帮登山鞋,就会灌进很多雪。土路上也长了许多蒿草,足可及腰,足见这路也是多年没人踩踏。
到了土路尽头,山人查阅高度,600多米,还要爬升200多米才能登上山脊。我们先是沿着梯田的边缘斜刺向北爬升,渐渐地,梯田也和我们告别,我们知道,艰苦在前方恭候着,到了两堵石砌堰堤,向上全是野路,爱谁的鱼和匡胤在前,晓佳居中,斑马和山人殿后,山人负责拴红布条,主要是为了前方不通,需要原路下撤做指示,直插天空的枝杈上的红布条,格外醒目。奋力爬升,披荆斩棘,百余米后,山人原来的路线是向右横切,但没发现横切有路,于是大家团结协作,直拔山脊。这段很艰苦,我们几个都是脚踩灌木根部,挥笔抓住上面灌木根部往上蹿。好在都是老手,艰辛的努力,换来登顶的喜悦。站在山脊上,纵目四望,晓佳颇有感慨,她从来没走过这么艰苦的道。殊不知,更为艰苦的路程正在等待她。
山人也以为一直沿着山脊北行,就能顺利到达北峪垭口。没走出百米,爱水的鱼就疾呼山人。山人急忙跑到前方,大断崖!有近20米。右侧有一块巨石,可以从顶上降落,但下面情况看不清。左侧一道深深的石缝似乎可以利用,根据以往的经验,石缝较为安全,可以用双臂撑住,控制下降的速度。但女队员臂力较弱,断崖下积雪很多,安全起见,绕行。左侧,悬崖绝壁,肯定不行,于是尝试右侧,山人下降了30多米,在长满灌木丛的陡坡上开出一条小路,终于从断崖下面绕过去了。
回到山脊路,虽说灌木也不少,但比起山腰的横切路来说,好多了。几个人回望断崖,就像是小棺材横卧山脊。山人和匡胤近前观察,觉得裂缝可以利用,但最好下次带着登山绳索,从裂缝直降。既安全又节约时间。
越过几个小山头,山人在前,沿着山脊快速行走。因为爱水的鱼下午5点钟要上班,必须保证4点钟下山到北峪村停车点。与登大坨山脊的那段辛苦的灌木路相比,山脊的路还是较为轻松的,走到一座前,山人看到左侧60米处有横切路,估计又遇上断崖了,于是让爱水的鱼等人在原地等候,自己爬升几十米,到了山峰尽头,果然是断崖,而且比刚才的还要深,还要险。于是只好原路退回,在山脊的左侧寻找下降点,迂回到横切路上。这段下降很生疏,不见有人走过的痕迹,晓佳的登山杖也用坏了。我们小心翼翼地下撤到断崖崖壁之下,沿着崖壁望北走,寻找刚才在山脊清晰地山腰路。小路遥观近却无,经过仔细辨别,终于找到,拴好布条,走横切路约百米才回到山脊正路。
我们几个正要喘口气休息,晓佳突然发现插在登山包的登山杖坏掉的那两节不见了,可是380元买的呀,丢失可惜。山人感冒了,体力够呛,斑马膝盖的伤痊愈不久,匡胤很长时间没参加户外活动了。于是寻找登山杖的任务落到爱水的鱼身上。爱水的鱼可是消防支队的,素质过硬,小跑着回去寻找,一直找到第2个红布条,未果,又急忙跑回来。众人安慰晓佳,山人也决定以后带队重走此线,顺便寻找失物。大家又踏上征程。
山脊路还比较好走,起伏不大,灌木不密,但走不多久又遇到第三个断崖。山人在前,看到断崖不高,七八米的样子,而且石棱粗大,可以扒着岩石下去,于是小心而下。随后电台通知后边的朋友,让爱水的鱼先下来,斑马在上,晓佳在中间,互相保护,从断崖下降,山人在远处拍摄这一动人的场面。
继续前行,到了岔路口,左路向西折向南,通往黑龙关。我们向右,望着前面还有无数的山头,这时已过中午,我不敢让队员休息吃午饭,只有见到防火道我心才安定。于是我飞速向前探路,不时拴好布条。随后我们一直走山脊,路况还可以,就是起伏大些,尤其是遇到一段类似狗牙山的险段,石头上覆盖着白雪,需要格外谨慎。这里的路的确是羊道,时常看到羊粪,而人迹罕至,而风光无限。刀劈的山峰,山顶的怪木,层峦的远山,特别是如锥挺立的水峪东大尖,让人嘘唏赞叹。
继续翻过几座山峰,终于邂逅了期待已久的防火道,看到目标了,我长舒一口气。我们在斜草坡喝了几口热粥,急速下山,穿过北峪村,来到停车点,已是3点40分。
这里是错误路口
正确路口应该是直行的砂石路,直通垭口
这是正确的路口
村民指路,到了土路尽头,还远指哪
见民房向右
向左爬升
垭口东南望
垭口南望,瞭望塔和这面的山脊无路相连,开始我们走到塔的南侧
阴面有很多积雪
从这里直拔,一点路也没有
终于到达山脊
往前走是断崖,无奈回撤然后走山腰路横切过去
丛莽中望断崖
从裂缝应该能下来
小棺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