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山穿越圣莲山
——秋韵之旅,读诗之行
燕山山人
10月12日,旅长带队山人收队一行10人完成了大安山到圣莲山的穿越,总行程13.4公里,累计爬升763米,用时7小时。早晨9点钟从大安山乡寺尚村开始登山,下午4点出圣莲山景区大门,其中到达圣莲山景区为下午1点10分。剩余时间就在景区休闲游览。
其他8位队员为动动乐、行旅者、我爱紫檀、武岳秀、春天的燕子、船到桥头、燕山凉皮、那山那人。这些都是跟随旅长南征北战的老游击队员,体力充沛,经验丰富,1.0强度的户外登山,被他们认为是0.5的户外休闲赏景之行。
具体路线为房山客运站乘22路公交车到大安山寺尚村(634米)下车,从寺尚村抄近路到西苑村(也可以走水泥盘道)然后到山顶大垭口(1220米),右行路通向金鸡台,左下行到一个废弃的小煤窑(1100米),然后顺着煤窑的两排房子左侧的几块大白石头下行就找到山林间的古乡道,顺着乡道盘绕右侧陡立的山峰,两降两升,最后到达山顶一处垭口,在这里分开树丛可见山下57米高的老子像,然后顺着布条指示右下行进沟,很快就到了景区。值得注意的是山顶垭口处有一条向左的直行路,非常明显,超过右下行路。切忌,那是断头路,通向圣莲宝塔上方的断崖。
户外强度为1.0,很容易,只要在煤窑小房找对下行的路口就轻车熟路了。因为煤窑房子旁边还有较为明显的山腰路,通向针叶林区,但前方有绝壁,绕不过去,只能走大石块下面的小路,因为少人走,路不很清晰。
这条路线队装备的要求为登山鞋,因为都是野路,特别是部分路段是悬崖边的小路,需要抓地力很强的户外鞋,冲锋衣裤,手杖、护膝以及电台。
一天的穿越活动很富裕,如果从城里来房山,可以到圣莲山景区外面的旅游山庄住宿,第二天游览百花山然后返城,也可以先到大安山曲岖涧游览“天下第一坡”,之后到寺尚村住宿,那里是著名的民俗旅游村,服务设施完备,第二天穿越圣莲山。如果体能超群,还可以到了寺尚村,先带齐攀岩装备攀登西苑村西南的约1300米的大寨顶,特别像霞云岭的荞麦山,棱角分明,险峻异常。然后下来,再穿越到圣莲山。这样的强度就达到2.5左右。如果从圣莲山反穿,费用较高,门票60元,摆渡车20元,缆车40元,得不偿失,山人设计的是最佳路线,可以说,就花点公交,其他全无。而且先饱览自然美景,然后观赏生圣莲山的人文特色及自然风光。
一天的穿越我们在画中游,尽赏秋韵,又像是品读王摩诘的山水诗,情感也随着景物的变化,颜色的浓淡而起伏。以前我总以为自己读懂了王维,今年天看来,原来的认识很肤浅,真正读懂王维需要在色彩绚丽的秋色之中而不是寂静的办公室里或者阒然无声书房中。
故乡的秋韵从路旁的小草,欢畅的溪流,头顶倏忽的流云,还有明亮的天空,调色板一样的树叶以及人们的衣着上悟到,秋色之美犹如妙龄少女,馥郁芳香;秋色之韵好似夕阳中的新娘,灿烂辉煌;秋色是一曲雄壮的交响乐,秋色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秋色是一幅浓烈的西洋画,我们将自我融于自然万象之中,以宁静淡泊的心境去聆听万物的一呼一吸,寄情于山光水色,让心灵熨帖,让情感宁静,让思维冷滞,在静谧空灵中用心去感悟秋的神韵。
秋天的云富于变幻,轻灵而不浓重;秋天的云雾朦胧如纱,单薄而不厚重;秋天的针叶松林浅黄加绿,富于变化,是一个个少女即将走入婚姻殿堂,享受人间的美好。秋天的树色云雾与天空的组合,就是一首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诗。最喜山中的各色树木,一如人间的各种人,老少男女,健康羸弱,无所不有,让你竭尽想象。杂树也在美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不仰视松树的伟岸,柏树的刚强,自得其乐,怡然自得。密林夹道,透过辉煌的帘布,看到金刚峭拔的险峰,特别像霞云岭的荞麦山,这不如阴柔与阳刚的巧妙之合么,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蕴育了大自然一切壮美。行走在林莽之中,偶然现身的旅者也是秋色一景,被收队的山人纳入镜头,他们和鲜艳的黄色融为一体,共享秋日暖阳的抚摸。我躲过圣莲山千年年的古松,远距离透过秋日璀璨的金色摄取百年古刹的雄姿以及莲子峰的雄健,胜泉秋韵,山人只觉得明朝的石匠匠心独运,创造这人间胜景。但山人最爱的还是大山郁郁葱葱,芊芊莽莽中逶迤的羊肠小道。他如一条巨龙匍匐于雄伟的大山之中,各色树木就是五彩的祥云,在蓝天的映衬下,腾挪跳掷,动感翩然。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我们一直在林莽中潜泳,只是在有数几个小垭口才能浮出波涛,站在突出的岩石上透透气,观赏周围的风景。这让我想起王维的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个小时的林中行走,让我对“古木无人径,泉声咽危石”有了深刻的感悟。山中静谧,山谷幽邃,山峰险峻,就会人迹罕至。而唯有那些修行之人,不辞辛苦,在深山中参禅拜佛,精心修炼。王维能够把大山写得幽静、空旷、邃密,不仅在于他能够用闲适从容的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更源于他的思想。他认为,在一切皆空的混沌之中,至高无上的人超越色空、有无的浑融而寻找到一颗真实的本心,人的肉身尽可以处涉世事,摄取人世间的悲欢荣辱,而心灵却完全能够远离尘嚣,永保虚静。因此面对纷繁冗杂的自然,他能表现出“空灵”,能做到“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王维的许多写景诗里自然就带着“空”字,在描摹状物时自然渗透自己的内心感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甚至在议论中也爱用,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正是他宗教情感的自然流露。在这些山水诗中,没有纷争和喧嚣,有的只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王维的诗亦是他禅意的流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空”“寂”“闲”的境界。空谷传音的便是王维舍弃高官厚禄而对禅理不懈的追求。
到了圣莲山,我们受到震撼的不仅是建于悬崖峭壁上的庙宇和道观,更主要的是佛道的思想。佛家讲求“善”,“广种福田”,道家讲求清静无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安山地区和史家营地区都是产煤区,以前盲目开采,破坏植被,环境每况愈下。关闭小煤窑后,山上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自然条件逐渐改观。于是开发旅游资源,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家院大面积兴起,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这里就有道家哲学,“有即无,无即有”。
站在与山同高的老子像前,我沉思。我们对传统的精髓学习几何呢,为什么我们总热衷于交学费后在总结沉思呢?
余晖中的老子捋髯沉思,目光炯炯地盯视着前来朝拜的人。




秋染大安山

垭口远眺圣莲山

美景醉人

来张逆光像

面向目标

山人和武岳秀

大安山植被很好

云雾笼罩,层峦叠翠

秋韵迷人

溢彩流金

枫叶变黄

寻找林中的古乡道


















每次户外登山,山人都觉得心灵放飞,有很深的感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