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谒连泉寺
12月19日,“县大队”一行七人在凉皮带领下拜谒了房山区金陵连泉寺。
连泉寺,我们向往已久,惜乎来去匆匆,几次从它身边的山脊经过,站在高处眺望,未能前往膜拜,心存遗憾。特别是第二次穿越连三顶,在第二顶上看到阳光照在连泉寺的遗址上,因山壁的折射,似有佛光在那里闪耀,更撩拨大家寻访。
诗佛王摩诘写了《过香积寺》,表达他对幽远僻静超尘脱俗生活的向往。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我想,这毒龙,也藏于世人心中,它是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趋炎附势,阿谀奉迎,勾心斗角,口蜜腹剑,蜗角之争,口是心非,笑里藏刀,指鹿为马,信口雌黄等等,所以才有人世纷争,世间动荡,社会战争。要想制住它,也需要晨钟暮鼓的安禅。因此,即使连泉寺早已荒废,仍有虔诚的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前去进香。
此行七人有凉皮、山人、山民及外挂、旅长、冒号和枫叶。
此前凉皮一直想走通“金陵——双泉沟——连泉寺——连泉顶——高山草甸——皋儿沟”一线。此线中“金陵——双泉沟——连泉寺——连泉顶”是首次行走,其中“金陵——双泉沟”更是少人走,没有路书,存在很大变数。因冬季目标明显,其他季节更不好探路。
冬日的大山,褪去春的羞涩,减掉夏的丰腴,摆脱秋的浪漫,迎来冬的赤诚。冬季的大山,苍凉伟岸,别具一格,独具魅力。
“县大队”是凉皮起的名,原因是我等虽已脱离老百姓和游击队的装束,与绿野、冲浪手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正规军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充其量属于“县大队”。但就是简陋的装备,毕竟也干过硬仗。9小时完成“葫芦棚——猫耳山——金陵”大穿越。俗话说,猫耳好上,金陵难下。上次走此线,我们的队员一半登着旅游鞋、运动鞋,身着羽绒服、运动衣,而今鸟枪换炮了,一水的骆驼登山鞋,冲锋衣有哥伦比亚、骆驼和AIRTEX,只是冲锋裤、登山包和手台还在计划之中。咱不差钱,说什么也不能丢组织的脸。
县大队队旗

山人周六加班,一心想随冲浪手户外运动俱乐部冲击“北窖——猫耳山——金陵”探路活动,未能成行,参加连泉寺活动,又觉得此线过于平缓,兴趣不大。在旅长的批评下,勉强答应。但装束令大家瞠目结舌,冲锋衣不穿,登山鞋不登,一副悠闲的休闲装。
约定8点在车厂38路总站集合。山人7点10分就乘车到了胜利桥,剩余的路程只能步行。山人看时间尚早,独自一人去寻猫耳山东大梁的进山路线。绕过建筑工地,西行二里许,遇一庄户院,刚想打探,两只大黄狗龇牙拦路,山人悻悻而归。
行至车厂街心公园,山人看见枫叶着火红的哥伦比亚冲锋衣风也而至,寒暄之后,枫叶忙去吃早点,山人大步向北,直奔38路总站。偶遇路旁有几人在打水,山人急忙询问水源,恰逢本地人因众人汲取山泉水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以白眼冷遇,并对冬日游山表示疑惑和不解。山人想起王维的《终南别业》报之一笑,轻松释怀。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景怡情,自得其乐,不求人知,心领神会而已。世间乐趣颇异,有人以升官发财为乐,有人以娇妻美妾为乐,有人以小家和睦为乐,有人以朋友共融为乐,有人以游戏人生为乐,有人以自然和谐为乐。“县大队”的人都是以天人合一,物我共融,置身自然为乐。这种乐趣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可谓独乐乐,不与众乐,乐于异乐,乐异为乐,异乐宜乐,乐宜逸乐。如此,各得其乐,焉有争端。
车厂38路总站,队员集合完毕,向东北金陵遗址疾进,四里山路一会儿就到,过了金陵遗址,择右侧小路进山,拾级而上三里许,选右侧荒草黄叶野径钻行。灌木丛密,藤条纠缠,枝杈牵绊,沟壑阻拦,跋涉其中,艰苦备尝。蜿蜒迤逦行走三里许,至巨谷中。茂密的树木,峥嵘怪石,如网的荆棘,无路可走。凉皮山民开路,我率队员紧随其后,旅长收尾,一行人攀巨石,绕大树,钻树林,跨溪沟,又直拔六里许,至林间一巨石下,大家休息、补水、轻装。虽说是冬季,我们也早已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穿的毛裤已裹在腿上,不轻装难以继续前行。背倚巨石,发现脚下土色与众不同,是黝黑色,这里明显是薄层煤矿,极易开挖。不过目前政府一刀切,关闭了金陵地区所有煤矿。
沟谷寻路

商议对策

凉皮山民探路未果,不能右切至东风双泉沟,从双泉沟向上至连泉寺的计划搁浅。我们只能硬闯左侧,并至连三顶正路。
双泉未至,改走连三顶

登上第一顶鹰嘴岩(皇陵尖)

第一顶上的全家福

越过鹰嘴岩,钻过川字石裂缝,沿路右下切至沟谷一巨石处,稍事休整,脱掉秋裤,单穿牛仔。巨石下,有丝丝泉水渗出,想象夏秋之际,泉水会汩汩滔滔涌出,自是别有一番风景。
凉皮在前面开路

西眺猫耳

钻裂缝

出裂缝

路旁的植物(不知何名)

傲冬的树叶

路旁的花果(不知名)

第二顶后的小路(对面半山腰巨石兀立,似仙人作揖)

二顶马鞍部右下切的小路

沟谷分岔路(左行连泉寺,右下至谷底)

过巨石,下行百余步,到三岔路口,依据地理位置我们选择左行,最终至连泉寺,估计右下至谷底,可能从谷底还有向东风双泉沟的路,留待以后再探吧。
连泉寺位于房山河北镇口儿村,但是在山脊南边,距燕化较近。连泉顶海拔1161米,连泉寺位于向阳坡海拔约900米处。口儿村东部连三顶山上有连泉禅寺,始建于辽代,明景泰、正德年间均有重修,寺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占地四五公顷,今仅存遗址和石碑。正月十五、四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为庙会。相传历史上灭佛时寺被毁坏,又传说因寺中僧人为非作歹,被官府查抄并烧毁寺院。寺内僧人将珍宝装入72口大缸,埋藏于山上,因此当地流传着“庙倒山门在,七十二缸老咸菜”,寓意只要山门不倒,就能找到这些财宝修复寺庙。寺后原有一眼深井,称蛟龙井,井口挂有一根粗大铁索链直通井底,如提起铁锁链,井下便会发出声响,传说铁索锁着一蛟龙,又传说七十二缸财宝埋藏在井下。不知何年深井被填埋无迹可寻。寺附近有山泉涌出汇成水潭,泉水常年流淌,顺山势蜿蜒流下,时而露出,时而潜流,时隐时现连绵五六里,寺因而称连泉寺。此泉水清澈如镜,盛夏甘凉,严冬温润,水质极佳。
禅寺选择了此山中唯一的平坦空地,天造地设,得天独厚,是上天有意安排,还是建寺者匠心独运呢?
今日的连泉寺,满目疮痍,断壁残垣,荒草离披,在北风中瑟栗。盛景不再,唯有一碑兀立,乃明代重修寺庙之碑记。汉白玉石碑高约2米,宽约40公分,厚约10公分,碑座为赑屃。就是人们常说的王八驮石碑。其实是个误区。它的学名叫赑屃,是四神兽之一的龙之子。
“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其余八种为,好望者鸱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贪吃者飸餮,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生性好杀者睚眦,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狴犴,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好烟火者狻猊,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另一版本: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好水者趴蝮,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精美的石碑雕饰

赑屃负重

保存完好

详读碑文

感受佛的恩典

肢体语言胜言语

连泉寺我来了

大家在废墟中仔细寻觅,拍了很多照片,水井和连泉却杳无踪迹。
另一块保存完好的青石碑

仆地雕龙碑

精致的图案

碑座

功德碑,镌刻建寺捐款者

进香炉边的石刻

碑倒屋坏

不知用途

青石碑可以就地取材,但汉白玉却应是大石窝高庄村的宝贝,京城许多皇家园林的石材都来自该村。在几百年前,它们是如何运到此地的呢,即使今日,要把这么重的石碑运上山也绝非易事,我不禁惊叹先人的智慧和毅力。
环顾连泉寺,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般庙宇都是坐北朝南,而连泉寺是坐东面西,且一般寺庙都植松种柏,而连泉寺的周围,松柏皆无,只有一些粗大的核桃树。我猜想,寺西正对着高耸的断崖,崖壁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能反射旭日的阳光,这可能就是面西的好处吧。那佛光可能也是雨过天晴,日光照射在崖壁,崖壁反射到寺庙遗址后产生的光的虚幻影像,就如峨眉山光明顶一样。但为什么没有苍松翠柏呢,就不得而知了。
周边核桃树

西向巨大崖壁

树下留影

在周围我还见到有人进香,足见其虔诚,一心向佛,佛庇一生。倒了的连泉禅寺比站着的寺庙更值得人们顶礼膜拜。面对断碣颓垣,我不由得想起王维的《秋夜独坐》,我们也想择日独坐这里,静思己过,独味人世。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在这里,我们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畅叙幽情,可以哀吾生之须臾,羡自然之永恒,超然名利荣辱之外。人生苦恼皆自欲来,欲多则苦,无欲则甘。
寺后进香处
刚刚有人进香

从寺后沿小路直拔300多米就可上至连泉顶。此路较之前路要易走,非常明显,可以推断,进香之人是山后河北镇口儿村过来的,而前山燕化来人很少。
进军连泉顶

登上高山崖口,再往上登几十米,就到了连泉顶。连泉顶上有个铁架子。登上连泉顶向北俯瞰河北镇向南鸟瞰燕化全貌,向西眺望猫耳山向东遥望南观雾岚山。
枫叶在高山垭口的英姿

旅长在庆祝
旅长冒号在铁架

山民在连泉顶铁架上打坐

连泉顶上全家福

连泉顶上,一只苍鹰翱翔在蓝天,久久不肯飞走,它是不是在注视着山上像雄鹰一样的人所以才久久逗留。“流水如有意,暮鸟相与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薄暮时分,我们要下山了,天空中的神鹰似懂人意,也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