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文章修养》读书笔记(2017-07-0114:05:13)[转载]
(2024-05-20 17:57:48)分类: 老怪手记 |
《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曹丕
“辞赋之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犹称壮夫不为也,吾随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为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曹植
一、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许慎《说文解字》。
类谓声类,首谓语基,双声相转,叠韵相迤,则为更制一家,此所谓转注。孳乳既繁,即又为之节制,故有意相引伸,音相切合者,义虽小变,则不为更制一家,此所谓假借。章太炎
转注是同义而并有异字,假借是同字而且有异义,前者孳乳,后者节制,对于文字,同是一种调整补充工作。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伊耆氏冬祭祷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夔曰: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伊允谐。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在。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宽,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庚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曰:俞,往钦哉!《尚书》
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杖铭:恶乎危,于愤懥,恶乎失道,与嗜欲,恶乎相忘,与富贵。
鉴铭:见尔前,虑尔后。
砚铭: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汙白。
二、
(一)
姚姬传《古文辞类纂》: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得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之于今日,其为道也一。
柳虬:时有今古,非文有今古。
刘彦和《文心雕龙总术篇》:今之常言,有文有笔,意味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魏晋六朝崇尚绮靡,唐代富嘉谟、吴少微、谷倚北京三杰致力于雄远,元结、独孤及反排偶秾丽体制,力追远古,韩柳破整为散,直追秦汉。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柳宗元
“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姚姬传《古文辞类纂》
与韩柳同时而略有前后者有柳晃、李观、李翱、皇甫湜、孙樵等。
宋朝古文始于柳开。范仲淹在《尹师鲁集》序言: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洎扬太平,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久之,师鲁与穆伯长为古文,欧阳永叔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其间尚有苏舜元苏舜卿兄弟。
陈振孙:本朝初为古文者,柳开、穆修,其后有二尹、二苏兄弟,欧公本以辞赋擅名场屋,既得韩文,刻意为之。虽皆在诸公后,而独出其上,遂为一代文宗。
欧阳修门下,文章极相似者为曾巩,为文质实厚重,长于议论,苏氏父子中老泉以奇劲见称,东坡才思横溢,文气跌宕,作文态度真率,颇合明末“信口信手,皆成律度”的尺寸。
明朝朱伯贤选了一部《八先生集》,王遵岩又辑《唐宋八大家》,由茅鹿门评点行世。宋朝古文家里,清健如范仲淹,醇正如司马光,古雅如刘原父、贡父兄弟,下而至于晁补之、陈师道、张文潜、王深父等各执一词,号召当世。
元朝有人硬拉李孝先和倪瓒作代表,举不出货色。明初宋濂、王祎、方孝孺问体重因袭,少创造。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衍成“台阁体”,以雍容演迤、年正迁徐,头仁宗所好。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衍、吴国伦),主张“文自西京,诗自中唐以下,俱无足观”。“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结果是生涩聱牙,剽袭堆砌”。
王守仁文章趋于明澈,杨升庵能尽朴毛之致,唐顺之竭力提倡本色,归有光后起。
对王李的复古运动,彻底提出反对主张的,是公安派和竟陵派,竟陵派主要是锺惺和谭元春,文章幽僻生冷,公安派主要为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主要“独抒心灵,不拘格套”,文章清丽。
清朝张宗子、金圣叹、李笠翁、郑板桥、袁子才等,受公安派影响。
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云:乾隆之末桐城派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而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继起之阳湖派,主要是恽敬,张惠言,以汉魏六朝文章为榜样。
姚鼐之后,桐城传人是梅曾亮。
曾国藩门下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罗汝伦,大抵谨守桐城义法。吴汝纶门人严复、林纾。
章太炎:志不师古,乃自以当时史料文献之文为体。主张学习魏晋文,弟子刘师培以有韵偶的文章为主。
(二)
刘彦和《文心雕龙 丽辞篇》: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离骚》。汉赋续起,有韵文与散文分家,自立门户。
沈约: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贾谊《吊屈原》《惜誓》《鹏鸟》《早云》《簴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杨雄《甘泉》《羽猎》《长杨》《逐贫》。班彪《北征赋》。班固《两都赋》。
建安已避去幽奥冗长的弊病,渐趋于清丽,排偶既整,对仗愈工。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辞专以抒情叙事,赋却还可以写物,且音律也较为讲究。
六朝文无不骈,句无不俪。骈文趋于纤弱淫靡。晋太康以后,张载、张协、张华、陆机、陆云、潘尼、潘岳可为一时之选。至左思则主张去浮华,求切实。
至宋室永嘉,谢灵运和颜延平齐名,鲍明远以《芜城》《游思》两赋。南齐王融、谢眺精于音韵。江淹、任眆、徐陵、庾信都是骈文好手。
唐初四杰稍改哀艳轻浮风气,而成堂皇雅正,称今体骈文。
六朝余风,所谓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皆以骈文见称。之后当推温飞卿和李义山。比温李较早的陆贽,用骈文专写奏议疏状,至宋而成定规。
徐鼎臣本是南唐词臣,入宋后,诏令文书多出其手,骈文出名。
宋朝四方和前代不同处,就是爱作长句,例如隔句对之类。见谢伋《四六谈麈》。
杨大年、刘子仪精于骈文,专学李义山。一时为风气,其后有郑戬、卢肈、洪适。
骈文经元至明清,过渡人物是柳贯。
清朝毛奇龄、陈维崧、胡天游倡导,袁子才、吴榖人、孙广森、孙星衍、洪亮吉继起,因袭多于创造。
李兆洛,汪中主张骈散不分,仪徵阮元则以骈为正统,颇为后起的湘乡派唾弃。
(三)八股文
成化以后,时文限制愈严,八股开始成立,也叫四书文,破题、承题、起讲、全题共分两段,每段四股,称为八股。每四股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此起彼伏,此平彼仄,两两相对,经义敷衍完毕,再加几十个字,算作结束,全文用古人语气,代古人立言,最后可借题发挥。
制艺中的台阁体讲究雍容典雅。
四、白话文及其他
袁中郎《雪涛阁集》: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易之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顾炎武: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
五、关于文体
所谓文体,大抵是指方式和对象而言。
《尚书、毕命篇》:辞尚体要。
《颜氏家训》: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曹丕《典论》、陆士衡《文赋》、挚虞《文章流别》、任眆《文章缘起》、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宋李眆、扈蒙、徐鉉、宋白等奉敕编《文苑英华》,经苏易简、王祜参修。真德秀《文章正宗》、吴敬德《文章辩体》,徐师曾《文体明辨》、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有所补充。
西洋修辞学的分别体类大抵是从性质和表现上着眼,如简洁、高雅、平淡、华丽之类,和《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说差不多。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综合中外说法。
六、句读和段落
长句较为单纯,易见柔美,短句较多顿挫,易见削厉。
七、向书本学习还是向生活提炼
八、题材的搜集和主题的确定
九、字和词、土话和成语
沈德潜《说诗脺语》:古人不废练字法,然以意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
刘彦和《文心雕龙》:练字四戒:一避诡异,而省脸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正确、明白、生动、质朴
王安石: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
叠字、对衬
十、句子的构造和安排
十一、明喻、暗示、借代、比拟
十二、铺张和神略
十三、怎样写会话
十四、所谓“文气”
侯方域:秦以前之文主骨,汉以后之文主气。《孟子》可为文体转变之代表。其后屈原所作文章则波澜起伏、气势旺盛。
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济,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