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子都出身于没落贵族,在本地没有合适行政职务,于是游说四方.被君主赏识者,大都是客卿身份.水平再差一点,就是充当公子的门客.有文化,有能力,就是没钱没机会,即孟子所谓:无恒产有恒心者.
野人不文.不入君主法眼.
2.
儒法之区别,一个是长期主义,一个是短期主义.一个重视安定(长治久安)一个效率第一,(立竿见影).一个教育为主(没钱的教师爷),一个赏罚为重,耕战为本,因为读经而知"权".
"君主要什么给什么",因此 本质上无差别,
”儒法斗争”也不是什么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更不是进步与保守或两条路线的斗争.宫斗庭议倒都是争宠(党争),而不是”为了真理而斗争”.
3.
儒法斗争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二者都是统治者之必须,须臾不可离的两手.只不过因时而有轻重(偏好).
4.
其他诸子,各有不同.墨家身先士卒,巨子必先死,后继无人.杨朱个人主义之上,是各国君主的天敌,所以早灭.但二者都很深刻,所以兴盛一时,二者都太透彻,不为当时社会所容.
5.
纵横家在秦以后就名声不显,其实是因为天下一统,并非乱世.只有在乱世,才是纵横家雄图展的时候,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一门,司马懿一门,田丰许攸.荀氏兄弟,……都是纵横家,只不过不能用此名义罢了.纵横家之极品,就是冯道.
6.
阴阳家则是因为”神道设教”,历史悠久,但用处不大.所以逐渐被道教吞并,成为一种技艺,民间流传甚广.
7.
老庄后来都被尊为道家鼻祖先圣,其实二者本不是一个风格(流派),<</span>道德经>五千言,是读书笔记;而庄子文采出众,浪漫主义爆棚,只是后人合二而一,封为始祖.
8.
名家乃是中国逻辑学(悖论)始祖,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但是惠施碰上庄子,每每遭遇尴尬,弄得哑口无言.看来,唯名论还是不敌文学家,所以,名声虽显,弟子不多,学会很难,用处不大,所以也无后人继承衣钵.
9.
兵者诡道,国之重器,不可示人.可示人的那部分不是兵法,而是军法,即部队编成,军纪军规(类似现在军队的条例条令).
10.
至于农家,医家等等,技术工程类的学问,后来就被诸子开除,或混入其他各家(比如道家),不再高大上,而是技术化了.比如天文气象地理矿产生物化学等等,有不少编入<</span>天工开物><</span>本草纲目>之中,有的成为民间科学家的最爱,比如阴阳五行风水地理炼丹长寿等等,以供糊涂皇帝使用.
先秦诸子,由<</span>史记>定名,按当时的影响力各成”一家之言”,按各家偏好分类,对于诸子学说之利弊,司马迁他爹早有品评,现在也不过时.只不过当时思想界混沌一片,分出诸子已属不易,实在是中国历史之一大创举,(经,史,子,集的分类法)自有它的道理.
如今的文人名士,古文都只知一二,却要按阶级,唯物唯心,进步保守,民主专制…….等等”科学”分析法来和今人打擂台,比高下,实在是缘木求鱼,找错了对象.
曾有诗曰:十批不是好文章.但是现在的文章,比”十批”更不好,低若干数量级,不下十八层地狱,也到了第八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