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唱风;雅,颂
(2022-10-06 12:19:25)1.《颂》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
2.《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指的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指的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的功业。
[颂主要是祭祀用的,对象是祖先和老天爷.所以,多溢美之词,过头话.乏善可陈,所以,孔夫子只收录了40篇.其中周颂占绝大多数,鲁颂和商颂大体相当,鲁颂4篇,商颂5篇,尚在周先,虽已灭国,终究是当朝的老上司,而鲁国,既是夫子的母国,又存有不少商朝遗民,比商颂少一篇]
3.风:地方乐调,
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风在诗经里是'第三世界',但总数最多,佳作不少,大体都是民歌,接地气,所以流传至今,引用次数最多.]
[风在诗经里是'第三世界',但总数最多,佳作不少,大体都是民歌,接地气,所以流传至今,引用次数最多.]
4.“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就象解放前知识分子分大小一样,这类在"直辖市"内产生的诗歌就为雅诗.大雅近颂,小雅近风,后人的成语雅俗共赏,恐怕指的就是这个"小雅",而'不登大雅之堂'借用的就是"大雅'了.至于风,则和"俗"密不可分,成了"风俗习惯,传之万代.]
前一篇:博雅不再?基础重来?
后一篇:万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