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一位大师,哀悼! 传统中国人物画创作者丁鸿章

标签:
小草宋诚林丁鸿章一片蓝天文化 |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9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9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9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7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7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6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9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9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7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7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6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丁鸿章等南通书画大家在沈寿艺术馆以笔会友迎新年挥毫泼墨谱写新篇(2016年元旦)(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宋诚林 摄)
2019年8月31日13时06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丁鸿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丁鸿章,笔名:盂城子,别署逸步斋。1945年出生江苏省高邮市。1961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70年在海安县文化馆工作;1983年担任《南通日报》主任编辑。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早年从事于连环画、插图等作品创作并出版,擅长于中国画人物画创作。
人们谈论京剧创新谈得多的是题材,如果把“西皮”、“二黄”都丢掉,那就没有一点京剧“味”了,也就谈不上是京剧了。中国人物画创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中国人物画的“味”了,则谈不上是中国人物画。而理解这个“味”最彻底的是意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简言之,中国人物画的“京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味”。离不开中国笔墨;离不开线、点、面;离不开意境,即人物心境的塑造。丁鸿章是一个传统型的中国人物画创作者,他创作的中国画人物画就如京剧的京腔一样“味浓”。读丁鸿章的人物画使人明显感受到其艺术特点。
人物画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作者每创作一个画面实际都有一个传统的故事或一段佳话或一个典故。在作者看来形式美固然需来,但要通过形式美感把作者的思想传给读者,让读者通过画面受到启迪。在别人看来丁先生也许比较保守,甚至封建,然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包括中国绘画思想)不是一般人更不是外国人所一下子能理解的。正如有文这样写道:“大学生学史不通文,学文不知史。对《圣经》知道得比诸子百家熟稔”。这是当今大学生的悲哀!也是中国画后继乏人的悲哀!丁鸿章传统人物画的文化理念还深深根植于笔法墨法章法中,富于哲理,蕴含儒、释、道之意。
用传统的笔墨塑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丁鸿章不赶时髦,也不去“创新”,而是踏踏实实用笔墨作画。有不少思想超前的人物画家用丙稀,用化学色彩或什么新方法新工具新技法反复制作出人物画来,他们追求的是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方能在大展中引起重视获奖,而身价倍增。象丁鸿章这样追求内美,用纯笔墨语言塑造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的画家是愈来愈少,也愈来愈不吃“评委”的香了。其实丁先生本人心态平和,自己的作品无意参加什么展览。丁鸿章活泼生动的人物形象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耐看,让人为之思为之兴,画面整体效果好,笔墨线条有力多变。“气”因笔起,“韵”由墨生,起笔有“情”,收笔有“意”,实在难得。
抓住人物心境的刻划,创造一个高“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丁鸿章的人物画正是牢牢抓住人物的心境来刻划,求得画面的高境界。而对人物心境的刻划,丁鸿章先生是在眼神刻划上下功夫,通过眼神把人物内心世界揭露出来:喜怒哀乐,狂躁焦急,糊傻装做,乃至复杂的情感。丁鸿章刻划的醉仙、美女、读书人、饱学之士、平民百姓等等生动传神,形象各异,似神来之笔。在刻划人物心境的同时,对画面整体的把握,乃至肢体、衣饰、背景的刻划也非常到位,平添了画面的气氛,把人物置于一定的氛围之中,提升了人物的境界。
丁鸿章是一个传统功力很强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南艺附中学习四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又在南艺读本科四年,如虎添翼。八十年代创作连环画,使绘画思想、技艺得到进一步锤炼。在南通日报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一直未停下手中的笔,在他认为画画愉悦身心,是他的第一要义。丁鸿章以这种心态处事画画岂有不动人之处呢?
近几年来,南通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多了,濠河绿了,街景靓了,道路宽了。为了展示南通的新美景,2012年新年,丁鸿章先生创作了一组南通新景点中国画,以反映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