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视觉解读郑板桥《潍县竹枝词》之一
潍州原是小苏州?
李敬友
三更灯火不曾收,
玉脍金齑满市楼。
云外清歌花外笛,
潍州原是小苏州。
——郑板桥《维县竹枝词》
“南苏州、北潍县”,潍坊人,确切地说,应该是潍县人,为此自豪了若干年。其实,这份“自豪”是郑板桥给的。除却郑板桥的“潍州原是小苏州”,“清代就有‘南苏州、北潍县’之说”,很难找到其他的支撑和依附。
“三更灯火不曾收。”夜已到了“三更”,潍县城的灯火还亮着,当然,亮着的,是酒楼和歌榭。酒楼也好,歌榭也罢,特别是到了三更还没有打烊的酒楼和歌榭,恐怕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地方。
而达官贵人、乡绅富人们不同,他们有权有势有钱财,酒楼歌榭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县之长的郑板桥,要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似乎不那么容易。
既然到了“星级酒店”,那当然得吃点象样的,吃什么呢?“玉脍金齑”。脍者,切的很细的鱼和肉也;齑则是指姜末、蒜末、韭菜末等这些个调味品。从“玉”和“金”两个字来看,这些食客们对菜的色泽还有着不低的要求。
鱼、肉有了,肯定还得有鸡、鸭。(要不怎么后来弄出个“鸡鸭和乐”?)虽然潍县城北“波涛过处皆盐卤,自古何曾说有年”,但虾、蟹这些海产品还是有的,达官贵人们的餐桌上怎么能少得了这些新鲜东西呢?
“玉脍金齑”俱备,一个“满市楼”,境界全出。铺张吗?奢华吗?同郑板桥诗中所言的“人相食”、“十日卖一儿”的受灾百姓相比,奢侈糜烂自不待言,可谁让他们是“有钱人”呢?
酒足饭饱了,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呢?午夜,一个多么暧昧的时间啊!于是便有了“云外清歌花外笛”。唱个歌,泡个澡,甚或再嫖个妓,多么的“文士风流”,多么的“潇洒快活”!
漫曲清唱,来自天外;笛声悠扬,花丛颤绕。好一幅纵情欢歌的美妙图画。面对此情此景,文人的诗兴已臻颠峰,于是,便在“酒不醉人人自醉”中吼出了那句“潍州原是小苏州”。
郑板桥是扬州人,入仕之前,已和那些“奇崛古怪”的扬州士人“搅”在了一起,他们也经常以“文人骚客”的面貌出现在达官贵人的欢乐场上。不但如此,郑还得到“贵人”资助,外出游历,这其中包括苏州。
苏州比之扬州,林林总总,有过之而无不及。“潍州原是小苏州”,看来,喝了几两烧酒,听着“美眉”唱歌的郑板桥,此情此景中,是真把潍县当成了苏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突然想起了这句诗,虽然和“潍州原是小苏州”风马牛不相及,可我就是想到了,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