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具传奇色彩的晚清名妓赛金花
可以这样讲,在晚清众多的名妓之中,赛金花应该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她的身上笼罩着太多的神迷色彩。她虽然只是一个坠入风尘的鄙微女人,但是,有关的她的一举一动,却总是能够引来各界的瞩目,成为当时轰动一时且争论不休的新闻。她活着时让人琢磨不透,死后让人念念不忘,有关她的采访记、传记、诗词、小说、话剧等等,光目录就可以列出一大串。有关她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称她是“爱国爱民,舍身济世”的“当代伟人”;也有人斥她是“夜事夷寝”,“秽乱宫禁”的“民族罪人”。时至今日,也没有一家权威部门给她下一定论。
关于她的生平也有不同说法,一说她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也有人说她姓赵,小名三宝,又叫灵飞,原籍安徽省黟县。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赛金花约生于1872年。幼年被卖到苏州的“花船”上为妓,1887年(光绪十三年),适逢前科状元、45岁的洪钧回乡守孝,对时年15岁的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1890年初,同洪钧归国,不久洪钧病死。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又跑到天津,改名“赛金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1903年在北京因涉嫌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晚年又回到北京,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一陋巷。
促成赛金花成名的是“庚子事变”。1900年,庚子年。在慈禧的暗示下,义和团杀死了很多在华洋人,这其中包括德国公使克林德。列强便以此为借口,开始进攻北京。眼看京城难守,慈禧、皇帝携百官逃到了陕西。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奸、杀、掠、抢无恶不作,京城一片狼迹。当德军士兵扰到赛金花住所时,她用德语告诉德国士兵:“我是你们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皇后维多利亚的好朋友”,并拿出了她当年同德国皇帝和皇后的合影。德国士兵认出了他们的皇帝和皇后,立即举手行礼。第二天,德国士兵便开来一辆轿车,接赛金花去见她在西洋时就认识的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这次相见,两人旧情复燃,亲密异常。也就是凭借这一层特殊关系,赛金花借机为慈禧求情,又劝瓦德西整肃军纪,少侵扰百姓,下令安民。瓦德西第二天便下令禁止士兵违纪妄为。但瓦德西对战争赔款一事开价却很高,谈判一开始,他便提出要慈禧太后赔克林德公使的命,皇帝要道歉。当时,李鸿章卧病在床,便对庆亲王说:只有试用赛金花去周旋谈判。赛金花奉命又一次展开外交手段,对瓦德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说服了克林德夫人。在她的游说下,八国联军同意议和。辛丑和议的成功签定,使京城得以平静,赛金花功不可灭。因此京城人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民间还称她为“护国娘娘”。这类传说也正是赛金花故事中最引起争论的地方。
清末小说《九尾龟》是这样叙述此事的:赛金花到紫禁城与瓦德西叙旧,看到国人眼中神圣的皇家宫苑被联军占领,面目全非,本能的爱国心由此被唤起:“我虽然是个妓女,却究竟是中国人,遇着可以帮助中国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但也有人以为赛金花帮助清政府议和的行为,有损国家利益,可谓奴性十足,是“卖国行为”。
对于赛金花的行为,笔者同意这样的评价:作为一个妓女,当自己的国家遭受磨难时,她不忍看民众涂碳于兵乱,还保留着没有泯灭的人性,尽自己的力量加以保护,其精神可敬。她无法看到外强的侵略本质,促进议和,其奴性可狠,不可讴歌,但在清廷百官仓慌逃窜之际,去怒骂一个周旋于敌军之中的妓女为民族罪人,也实属轻重倒置。
且看一些名人是怎么评价赛金花的。
林语堂《京华烟云》:“你做过一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北京总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规模杀戮抢劫,秩序逐渐在恢复中,这有赖于名妓赛金花的福荫。”
胡适《新青年》:“北大教授(指刘半农),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夏衍《懒寻旧梦录》:“朝堂上的大人物的心灵还不及一个妓女。”
刘半农《赛金花本事》:“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鲁迅《这也是生活》:“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以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