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的士”原是呕气的产物

(2011-01-06 13:28:31)
标签:

原创

美国

亚伦

马车

的士

出租车

文化

分类: 话文说史

“的士”原是呕气的产物


“的士”原是呕气的产物

 

话说1907年初春的一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夜晚,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亚伦的富家子弟陪同他的漂亮女朋友去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剧场欣赏歌剧。

歌剧散场后,时候已经不早了,而且天气又很寒冷,于是亚伦去叫马车,准备送女友回家,并问车夫需要多少钱?(当时的主要载人工具就是马车)虽然女友家离剧场只有不到半里路远,但车夫却漫天要价,竟比平时的价钱高出了十倍多。气愤不已的亚伦觉得这个车夫太离谱,于是就与马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魁梧强壮的马车夫一拳打倒在地,身受重伤。

亚伦养好伤以后,为了报复野蛮的马车夫,冥思苦想了好多天,想了好多办法,最终他决定利用当时刚刚发明并进入市场不久的汽车来挤垮出租马车拉人的行业。因为当时汽车运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于是亚伦就买了几辆汽车来做尝试,并定出了比传统马车便宜许多的车费。同时,也为给广大客户提供准确的路程信息,亚伦后来还专门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为他的出租车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并且还给出租车起名叫“Taxi-car”,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Taxi(的士)”的来历。

1907101日,全世界首辆“的士”首次出现在美国纽约的街头。

从此,传统的马车运输业逐渐被彻底挤垮,就这样,一个崭新的出租车运输行业——“的士”就此应运而生了。

在中国,打的这个词语并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语,也不是外来音译词,而是源自广东方言。

因为出租车行业在中国最早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和开放的香港和广东地区。“的”这个字很神奇,它是“的士”的简化称谓,粤语中用于计程车(中国内地叫出租车)的音译之字。大陆人先是把“的士”搬来照用,根本不管这两个字的普通话发音早已经与taxi的发音相去甚远,反正能充分彰显一种特殊的时髦就行了。

在这个基础上,着实令人吃惊和咋舌的“搭的”(乘坐的士)这个词汇就由此引申发明出来了,并且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出租车这一新生事物也很快成为内地社会生活的需要,搭乘的士的生活方式也就很快传到了内地。

有趣的是,在广东、香港“搭的士”的说法一传到内地却演变成了“打的”。

那么,这“搭”和“打”的发音和用字之差别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主要与“搭”和“打”的发音和字义有关。

用“搭”显得庄重正式,而用“打”字却能显示出坐车人的潇洒浪漫和轻松闲适。

发展到现在,开“的士”的司机,被人们形象地称作“的哥”、“的姐”。而且这些新名词的传播速度都很快。人们在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使用这些新词时,还不忘饶有兴致地对“的士”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类:比如把充当“的士”的小型客货车起名叫“面的”,意思是面包车的士;内地人们习惯于把小汽车叫轿车,所以人们把小汽车叫“轿的”,以此来区别“面的”;另外,内地还有摩托车载人的服务项目,这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摩的”。

“的士”这个词汇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也间接和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