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乔良
乔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75,387
  • 关注人气:14,6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对手的角度看自己的战史

(2012-11-10 23:12:22)
标签:

朝鲜战争

志愿军

韩军

远东

历史宿命

分类: 评论

                        从对手的角度看自己的战史

                                         


做为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军人的后代,这部来自敌对阵营的将军所著的关于那场战争的回忆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今天,距离那场战事结束,已经过去整整60年。60年,即使在硝烟散去时出生的孩子,现在也成了花甲之人,而那场曾经牵动过整个世界神经的战争,却从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半个多世纪来,描述那场在远东半岛上展开的血腥厮杀的著述,即或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起码也可以说难以数计。想想看,连我和我的合作者王湘穗先生也写过一本探究那场战争奥秘的小书:《割裂世纪的战争》,便可知那场打了三年的战争,对于每个真正的军人及战史爱好者来说,有着怎样磁石般的吸力。

 

战争的迷雾总是要比战场的硝烟散去慢得多。人们对某场战争的认识,也只有在迷雾褪去时,才会逐渐厘清它的轮廓。而厘清的办法,除了等待双方战史档案的解密,就是战争的亲历者们身后留下的回忆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因其生动鲜活而比呆板的作战计划和战场总结更让人着迷。

 

与我所钟爱的朱可夫元帅的《回忆与思考》,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远征欧陆》,古德里安将军的《坦克,前进!》,甚至我不大喜欢的蒙哥马利的《元帅回忆录》比起来,白善烨将军的这部《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似乎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当你读完全书后,你却不得不承认,这部韩国将军战争回忆录的不可替代性。做为三年战争的全程经历者,白将军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而这是我过去在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前苏联人的回忆文章中,不曾获得过的视角。

 

战争是人类整体的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军人的幸事。因为它能为他们提供功成名就的舞台。尽管绝大部分军人都注定与幸运无缘,但每场战争终会有幸运儿脱颖而出,如有神助般地避开子弹和炮火的追击,并在弥漫的硝烟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能,直到最后登上成功者的领奖台,一次次演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喜剧供世人唏嘘。这从白将军自那场战争之始担任师长,然后在三年时间内由师长到军长,到军团司令,再到陆军参谋长,直至官拜上将,也再次映证了这个古今中外历史都在映证的道理。这么说,丝毫不影响战史本身对白将军和他指挥的部队,在那场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孰功孰过,自有公论,因为历史从不会偏心。

 

尽管在阅读全书时,读者会时不时地感觉到,白将军对于韩军以及他本人在与中国志愿军交手时遭遇的失败,常常轻笔带过(这是许多战争回忆录的通病),但即使如此,你也仍然必须承认,白将军是个诚实的人,起码他既不讳言遭遇的失败,也不回避自己在这些失败中应负的责任,这是应该让人敬重的。何况正是从白将军那些充满军人意味的苦涩回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我们令人骄傲的父辈,以怎样的令对手惊异的顽强、英勇和牺牲,让从未尝过败绩的美军包括威名赫赫的麦克阿瑟将军蒙羞。因此,我愿在这里向这位没有刻意掩饰或歪曲这段历史的白将军真诚致意。

 

近些年来,人们对朝鲜战争的关注和探究已逐渐超出了战争本身,而把它放在一个更宏大的世界和世纪的背景下去观察,人们逐渐地把这场战争与中国的最终崛起联系了起来,开始认识到,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美国也许不会对中国军人有半个世纪之久的敬畏之心,而同样,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许不会四十年后才真正启动。是耶?非耶?谁能说清?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每个国家,都有她自己的历史宿命。中国如此,韩国亦如此。这两个国家在经历了那场战争之后,最终成为两个创造了远东经济奇迹的国家,这,也是历史宿命。

 

是为白将军大作序。

 

 

 

                                                                            20121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